世博会精彩纷呈,特别是浦西园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颇有看头,是真正不出国门、就能取经的好地方。
这个实践区共展出了80个案例,涉及城市建设发展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看出城市发展新走势、房产未来新动向……
房屋——能源加工厂
荒漠城市不是梦
位于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伦敦零碳馆,是以伦敦贝丁顿社区为模板仿建的,其最大特点是二氧化碳零排放。不耗能,就是造能,房屋成了能源加工厂。
这个馆屋顶戴着好多顶彩色“风帽”,随风不停转动。工作人员许嵩告诉记者,这些帽子不是一般装饰,而是重要的通风系统:把室外新鲜空气吸进来,把室内空气换出去,可以完全替代人们习惯的空调,使室内外空气得以交换并中和。
建筑本身需要的能源,则完全由屋顶的太阳能处理系统、丢弃食物产生的沼气提供。此外,这幢楼北侧都建成斜屋面,上面种有许多花草,同时减少太阳的辐射。“别担心这些花草会对建筑造成损害,除了降温,它们本身就是一个雨水收集系统。”许嵩介绍。这幢房子拥有完善且庞大的雨水收集系统,地下可容纳的蓄水可以满足整幢居民除饮用外的所有用水。
电能自我产生,水能自我循环。“这样的房子可以完全脱离对城市集中供水供电的依赖。按照这样的概念,楼宇不仅可以建在城市,也可以建在沙漠。中国城市向荒漠发展也许不是梦。”观众们这样议论。
这样的房子很贵吧?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建筑的原材料完全取自中国,所以,价格可以被接受。国际零碳联盟已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并参与了这类房屋建造。早在4年前,万科就建设了零排放住宅,而朗诗在上海宝山参与建设的零碳住宅也已于去年开始出售。看来,这样的零碳住宅对中国人并不是梦啊。
恒温——永保25度
冬暖夏凉靠地热
德国汉堡案例馆也展示了一个类似房屋:这幢小楼面积不大,却耗时整整一年。从地下一层看到地上四层,不由感叹:德国人造的东西可真“皮实”!
准确地说,这是一幢“被动房屋”,即完全不靠传统能源提供冷暖,无需外部能源就能获取能源,房屋照明来自屋顶太阳能。
汉堡之家最大的机密在于地缘热泵系统——2个大水泵将地下35米深的水源汲取上来,送上四层,再输送到每个楼层,而且就铺在地面下。冬天供暖,夏天供冷,能源全部来自地热。
人体热能也成了汉堡之家的能源之一。重要的是,这种热能不会被轻易地放走。汉堡人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加厚外墙,防水隔热,厚达90公分到1米,堪比城墙;二是加厚窗户,窗门全都是三层玻璃,中间还有特殊气体,“防止空气对流,保证室内温度。”
无论展馆外是30摄氏度还是15摄氏度,汉堡之家室内都是25摄氏度。屋里空气会不会污浊?完全没有。关键在于小机关“新风系统”,使室内室外空气交换率达92.5%。“这不新鲜,中国人早就能做了”,工作人员王来这样介绍。
一边参观,观众们一边议论:这种房屋如果在中国出售,最好卖使用面积,千万不能卖建筑面积,要不,那墙实在太厚了,得占多少平方米啊!可另有观众回应:只要不花钱用电用水,那也值!
零碳——新奇家居
冰箱“呼叫”超市
在低碳甚至零碳的概念引导下,住宅建筑变了,室内起居也有了大变化。
在“沪上生态家”,记者看到了新的概念厨房:厨房的灶台完全看不到明火,只有电磁灶。“机关在这里”,工作人员孙嵘指着天然气开关说:“这里的天然气转换成燃料电池和热能,燃料电池再转换成电能,生火做饭就变成生电做饭了。而热能用来洗澡、取暖。”
因为生电,灶台特别明亮干净。而在灶台中间,就有一台平板电脑,功能包括垃圾处理、烹饪手册和视频、音乐、天气预报等。可以一边做饭,一边翻看电子菜谱,现学现做。“这就好了,再也不用学做饭了!”一对情侣边看边操作,女生兴奋得大叫。
灶台边的一台冰箱吸引了大家注意,它的屏幕可显示冰箱存储情况,如果啤酒没了,可以按超市键,立即与超市连接,输入所要啤酒数,超市很快就派员送来了。“那以后连逛超市的时间都省了?”有些观众将信将疑,有些缓不过神来,新鲜啊!
为适应老龄社会来临,客厅沙发是智能的,一坐上去,就能测出体重,如果愿意,还能测血压。卧室的一张床吸引了观众注意:它不仅可以让睡卧的人抬起身,还可以自动翻身。“这张床多少钱,现在能买到吗?”这两个问题被观众问得最多。
伦敦零碳馆的室内装饰就更新奇:为了体现零碳理念,在该馆酒吧间,记者看到了完全不同的装饰:废弃的啤酒瓶一个个竖着成了天花板,废弃的木浴盆改成了沙发,而无用的水管改装成了坐椅。为了警醒观众,还用汽油桶改成了沙发,置于大堂,让大家对能源消失有紧迫感。
“最有趣的是餐盘也可以食用和再利用”,许嵩对记者说,“如果你有胃口,吃完饭可以把盘子吃下去,不用洗了。如果吃饱了吃不下,那也没关系,可以作为食物垃圾丢入沼气池,生气发电。”说到这里,她自己都笑了。本报记者 谢卫群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