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展示的是城市的共性,而不是表现某个特定城市。”昨天(4日)在希腊馆,记者有幸请到满头银发的设计师亚历山大·托巴齐斯,当了一回展馆“导游”。
希腊馆内设计的任何空间,都是对城市的象征和隐喻。托巴齐斯介绍说,希腊馆包含7个 “空间模块”:广场、城市—大海、集市、生态、剧场、城市—乡村、共同生活、繁荣等。参观者可根据个人兴趣东转西转,在小小的展馆内游览这座“城市”。
“时间感是参观希腊馆的游客感受的中心点,”托巴齐斯说,“不同时间进入展馆,所得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整个世博园区里,希腊馆是唯一一个遵循着与上海日出日落、同步昼夜的展馆。它把希腊城市生活的24小时浓缩成了12小时(即展馆对外开放时间),向游客展现着“最日常状态”的希腊生活,而不是一些“断裂的片段”。比如在“城市与大海”的空间里,中午到馆的游客能通过大屏幕看到 “希腊午后的太阳”,傍晚入馆,游客则能欣赏“落日下希腊美丽的大海”。
走进“集市”展厅,一个弧形天幕用360度的全景影像来展示希腊首都的面貌。展厅中央有一个很大的“转向盘”,当记者转动它时,便在弧形天幕上观看全景影像的不同视角。两侧的互动触摸屏上,还有全景影像中的一些特定场景,点击一处,便能观看其中人物活动的真实细节,约有130个不同的场景特写。
路过“剧场”时,托巴齐斯邀请记者一起坐在台阶上,观看屏幕上的视频:同一时刻,希腊人正聚集在1002夜总会里,快乐地听着音乐,享受生活。托巴齐斯说,接下来会有爵士乐队“登台”,并指着扇形观众台问记者:“你看,这像不像古代传统的露天剧场?”
怎么会想到用“时间”来表现希腊的城市?托巴齐斯坦诚地告诉记者,因为资金和场地都有限,于是想到电影手段来作展馆的创意。摄影师在希腊的两个大城市——雅典和萨洛尼卡的不同地点,录制了总时长达到290个小时的视频资料。
托巴齐斯强调,这些是“完全忠于事实的记录”,无机位变化和角度切换,摄像机就像一只眼睛,忠实记录下一座城市某处某时的 “真实活动”。如今,馆内的30多台放映机,仿佛30多扇窗口,让游客领略到希腊人原版的“一天生活”。
最后,展馆内所有的街道都通向“广场”。广场,在古代即是城市中的集市,在那里有餐馆、咖啡店,为居民或游客提供小憩的机会,也是希腊城市生活的中心。这里的“广场”,延伸到一个小港口,岸边停靠着一艘希腊木质手工船模。
从“希腊的一天”中,游客看到了城市生活的繁忙与乐趣,也发现城市面临的挑战与难题。就像在“生态”那一章中:当5位游客同时把双手按在互动桌上时,屏幕上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立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希腊为应对挑战而做的努力,如临海而建的风能发电场、居民住宅上的太阳能屋顶等。小小的“互动”告诉我们:生态城市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同心协力,才会有“更好的生活”。(刘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