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满水立方、大剧院、世博轴、中国冠的长卷,像一张展开的“飞毯”,载着2010名北京小朋友的祝福,从长城脚下飞至黄浦江边。当“福娃”与“海宝”热烈相拥,一个精彩的“北京活动周”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全国第一个举办活动周的城市,北京将集中展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丰富内涵。此后,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元素”随即启动。全国各地的传统技艺、民间绝活将在这里集中上演,让世界各国观众领略中国的风情……
载歌载舞,表达北京的祝福
“中国之冠”西侧广场上,一群斜披“北京活动周”绶带的少女,在欢快的乐曲中起舞;十几名活泼可爱的“福娃”,欢呼着、奔跑着,为“海宝”送上亲手制作的礼物。
这是2010名北京小朋友用2个月时间精心准备的礼品:北海幼儿园580名小朋友绘制的6米长轴,人大附小860名小朋友绘制的8米长卷,表现了“福娃”、“海宝”牵手上海、走向未来的心愿;蓝天幼儿园小朋友巧妙地剪出的天坛、中国馆造型,芳草地幼儿园来自50多个国家的孩子写下的寄语,180名农民工子弟一针一线绣出的希望,共同表达孩子们对世博会最纯真的祝愿。
扮演福娃“晶晶”的小朋友是北京人大附小的冯一驰。他说:“能代表北京的小学生参与上海世博,为世博祝福,非常幸福。”
对世博的美好祝愿不仅来自孩子,也来自首都各界人士。上午11时30分,北京花车巡游正式开始。这支由207人组成、长达200米的队伍,立刻成为世博园流动的风景。造型巧妙的“鸟巢”、“水立方”灵动精致,红花织锦的“王府井”、“大剧院”一派现代气息——“新北京十六景”被做成富有新意的服装,由演员穿在身上,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以‘魅力首都、相约北京’为主题的花车巡游,突出表现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城市魅力,表达首都人民对上海世博会的祝福。”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顾晓园说。
亦古亦今,展现首都新形象
沿世博轴向北至黄浦江边,一个大型室外舞台——庆典广场展现在眼前。5月4日至8日,这里每天都有两场节目上演……
一位身穿蟒袍、手持马鞭的京剧花脸,悠扬地念过一段戏词;旁边,法国歌手姜汉歌唱起现代摇滚,同台竞技。地道的京剧唱腔,劲爆的现代舞蹈,一中一西、一古一今、一正一喜,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演出中,我们强调传统与现代结合,既大气又活泼,既熟悉又新鲜。”总导演张元春说,比如拉洋车的“铜塑”突然变活,回看车上拉小提琴的红衣少女;低沉的太平鼓声配上欢快的吉他乐曲,一同为弹跃龙和轮滑伴奏。“这种反差不仅通过节目内容表现,也表现在服装、音乐等方面。如凤冠与现代女士帽配合,白色、蓝色、红色等服装一起出现,描绘五彩斑斓的艺术场景。”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老师杨敏说。
“庆典广场文艺演出由‘乐在北京’、‘缘在北京’、‘爱在北京’三个篇章构成,和宝钢大舞台的演出一起,表现人文、科技、绿色北京的理念。”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文光说,在《绿色风情》、《京华春色》节目中,身着绿色服装的小伙子展现北国春天的风采,表达绿色北京的概念;《激情中国红》、《我和你》中,新鲜的灯笼服、可爱的福娃,则延续奥运的风采。
86岁的瑞士籍观众瑞哈·派朗达坐着轮椅观看了整场演出。他说:“我的妻子是北京人,我们特意从瑞士赶来参加北京活动周。这些节目既体现了北京的传统风味,又有国际化、现代化的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才艺绝活,演示京味市井文化
在宝钢小舞台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一位观众好奇地凑到“葡萄常”的展位前,弯腰欣赏一大串葡萄。这些葡萄水灵灵地挂在藤上,或紫或青,娇艳欲滴,最绝的是,一个个还挂着霜!
“‘葡萄’都是玻璃做的。”“葡萄常”第五代传人常弘说,她的先辈韩其哈日布发明用料器(即玻璃)做葡萄的独门绝技后,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奖,由此扬名世界。
在老北京风情画展示现场,表演者杨信讲起老北京的掌故头头是道。杨信说:“我在北京的胡同长大,老北京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已深深印在脑子里。拿这些画来世博会,是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北京的市井文化。”
现场,14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还表演了泥塑、面塑、鬃人、裕氏草编、京派剪纸等。“面人廊”传人张宝琳特意为世博雕刻出“盛世中华世博龙”:蓝色祥龙飘在上方,三个孩子骑在白虎上,白虎身刻牡丹,嘴含铜钱,脚踏金色地球,寓意希望和吉祥。
7名来自北京的残疾人也展示了布贴画、宫灯制作、蛋壳雕塑、非视觉摄影等才艺,表达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
在“生命阳光馆”内,盲人李宁展示的是非视觉摄影艺术。“这是我与大家分享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如果我想告诉你,我特别喜欢水浇树的感觉,特别清凉,可能要说很多话,但如果有一张照片,你很快就懂了。”李宁说,她希望大家去体验闭上眼睛拍照的感觉:通过耳朵、鼻子,发现另外一个世界。 本报记者 马跃峰 沈文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