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诠释“水元素”对美好城市生活的意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诠释“水元素”对美好城市生活的意义
2010年05月04日 15:50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月2日,参观者在世博园浦西园区游览。上海世博园区气象监测数据表明,当日园区内最高气温超过30℃,园区内喷射出的水雾为游客带来清凉 刘宇摄
    5月3日,皮特凯宁在水上步行球中向观众招手。在上海世博园的芬兰馆外,芬兰姑娘基尔西·皮特凯宁操作水上步行球欢迎游客 郭大岳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在很多地方都阐释了“水元素”对美好城市生活的重要意义。

  世界水理事会馆负责人格尔•博格坎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一个城市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活质量。

  他说,这是世界水理事会第一次在世博会这个平台上参展。

  世界水理事会馆位于国际组织联合馆内,内设“迷你”电影院,互联网角,儿童角等,最特别的是馆的地板上绘有一座城市,一条蓝色的河流从城市中穿流而过。

  “这个馆的所有展览都是试图向游客们介绍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这个馆,我们希望参观者能对水在城市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更多的认识。与此同时,让他们也对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水问题有所了解。”博格坎普说。

  他说,“我们还要通过这个展览让孩子们意识到水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希望年轻的参观者,能够在人生较早的时候意识到水的重要性。”

  他说,世界水理事会和中国政府近年来合作密切。这个馆从前期论证到正式开馆前后准备了两年时间,是世界水理事会与中方合作的结晶,现在每天有15名中国志愿者到这里服务。

  “中国正面临一些水资源方面的挑战,比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但同时,这些也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我们需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国家能凭借一己之力解决所有的问题。”博格坎普说。

  他认为,中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了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提高普通人和企业的节水意识,促使他们改变生活和生产方式。

  关于世界水理事会馆的设计,博格坎普强调说,“我们的馆最特别的是没有墙,参观者可以很容易地步入馆内参观。我们强调开放的理念,因为水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他同时指出,上海世博会组织得不错,到目前一切运行顺利,服务也很好。另外,将很多个不同国际组织的馆集中展示,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上海世博会上还有不少国家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案例,也讲述了水对美好城市生活的重要性。

  新加坡馆介绍了新加坡在水资源保护和运用方面的经验。点击馆内的电脑触摸屏,就会得到这样的信息:在上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河水泛滥、污染严重;水供应极度贫乏。新加坡在短短40年克服了这些困难。现在新加坡主要通过雨水收集、用后水处理,海水淡化和境外购水四个方面来确保城市用水的充足。

  本届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案例也有充分的“水元素”。在世博园的一角,成都的“活水公园”项目展示了将混水变清,死水变活的城市生态系统。

  项目的工作人员李思玥告诉记者,这个案例以1比10的比例还原了成都的活水公园。水车将浑浊的河水引入厌氧沉淀池,将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或分解;再通过具有落差的一串石雕池,增加水与氧气的接触,提高水的“活力”;初步清洁和“增活”的水流被导引到20个种植着不同植物的小水塘,植物吸收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使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

  “经过这个系统,水流就干净到可以养鱼了。”李思玥说。

  成都“活水公园”的旁边,另一个城市最佳实践案例马德里市则展示了欧洲最佳的水资源再利用系统。这个城市100%的污水都得到处理,年处理量在3亿多立方米,经过净化的再生水通过150公里的地下水管网络,供给喷泉和城市清洁等公共用水,年再利用水量达600万立方米。

  马德里案例总协调人伊格纳西奥•尼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根据马德里的经验,水处理、绿化和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最基本的三个方面。只要能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城市的环境自然会好。(孟娜 季明 傅双琪)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