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天幕一江水,万朵烟花万般情。入夜的黄浦江畔,高朋云集,焰火绚烂,水火交舞,激情澎湃。
穿越159年,一艘艘参展国的旗舰,从泰晤士河轻轻驶进长江,驶向“东方明珠”。
期盼100年,一个民族的世博梦想,变为对未来的自信和憧憬。
雕琢整整8年,一块块顽石被温润成美玉,放在历史的聚光灯下,变幻一座世博嘉园。
“我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声音,整晚回荡在开阔的黄浦江上,回荡在城市与乡村,回荡在人们的心中。由此开始的184天世博会,将成为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后的又一盛事,成为中国人民为之自豪与骄傲的盛会!
此时此刻,一颗颗礼花弹,划亮摩登楼群的轮廓,也照亮了红红的中国馆……
这是“中国红”的时刻。
共建共享的世博
一颗颗火热的中国心跃动、凝聚;一句句铮铮誓言响起:“我奉献,我参与”
“中国若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份异彩!”8年前,在赢得世博会主办权的摩纳哥之夜,中国人这样庄严承诺。
如今,这份“异彩”已在眼前。
中国国家馆的银色裙摆下,设计新颖、洋溢不同地域风情的各省区市馆,是上海世博会的创新,也是各地踊跃参与世博会的明证。上海市政府披露,世博会在建设、运营两方面总投资286亿元。全国各地成立专门办博机构,选派优秀团队,完善展示方案,设计主题活动周,努力通过上海世博会,加强同各参展方的交流与合作。大多数省区市展馆采用了声光电的新技术手段,影像互动、环保概念车、动车驾驶体验、4D影院、仿真机器人……让参观者目不暇接。
中国的参展企业不再只惦着“卖”产品,更希望“秀”理念、“飙”技术:上汽通用建设的汽车馆,总投资4亿元,主题是“直达2030年”;中国移动专为世博会精心打造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门票;名为“2049”的万科馆是用秸秆制成的巨型谷仓,不展房子展理念。
“今天,世博园就在旁边,我再次见证了历史。”此时,上海市卢湾区的陈晶龙遥想当年,激动地泪流满面。8年前,他不曾想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竟有1.8万户居民、272家企业动迁。他与工地比邻而居,无法开窗透气;身处家中,每28秒就听到一辆建筑车轰鸣而过——面对生活的困扰,陈晶龙选择了理解和支持。因为,这项工程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光荣,更是祖国的荣耀。陈晶龙的故事,讲出了东道主的心声。
无论是参与建设,还是提供服务,中国人始终以最大的热情投身世博。75岁的上海老人朱俊贤,一人一车,先后6次入藏,向西部讲述世博的传奇。光荣入选001号世博人家的程叔雏,重装卧室,添置家具,和邻居一起学英语、学礼仪。做过两年义务讲解员的倪文灏,写下一份“世博园三日游攻略”,一经在网上发出,便引来热烈追捧。402万窗口单位员工,精益求精,演练技能,一批批“服务明星”应运而生。浙江选拔60名世博会志愿者,报名者超过3000人。江苏省太仓市把180万株月季种进了世博园。
集全国之力,万众一心,才有了这场世博会。今天,我们将一起见证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成果,展现一个民族齐心向往、奋斗的未来。
以人为本的世博
“留住脚步,带走感动”。人们处处能感受到上海世博会对人的尊重
徜徉在中国馆,人们一次次感受心灵的震撼: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人的客厅竟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10年时间,只有破旧桌凳、简陋书架的客厅,增添了冰箱、14英寸彩色电视和钟表。再过10年,中国人的家庭多了组合家具、21英寸彩电、VCD和电脑。到2008年,液晶电视、高档沙发、精美装饰进入普通家庭。30年一挥间,中国人生活得越来越美好!
对人的尊重,在上海世博会处处能感受得到。159年来,世博会首次设立残疾人馆。在“生命区”,你可以戴上眼罩,在黑暗中拄着盲杖,靠嗅觉、听觉和触觉感知鸟语花香;在“阳光区”,你可以近距离接触导听犬、介护犬,欣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精彩演出。展馆内,通行无障碍设施让坐轮椅的肢残人不受区域限制,电子盲杖帮助盲人解说每一个展项。
毗邻卢浦大桥的“宝钢大舞台”,即将上演别具一格的情景剧。台上,一声声“棒冰,赤豆棒冰”,一幕幕放风筝、生煤炉、晾衣服的场景,让人想起往日的弄堂时光。手敲水桶的老伯,轻盈舞蹈的妇女,再现拆迁后的新生活。世博园区曾是中国现代工业的一个起点。世博会前,这片老工厂和因厂而兴的居民区,交通拥挤、房屋旧陋、煤尘厚积。现在,她像一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浦江岸边。
世博会的举办,将“理想城市”变成了现实。园区动工之初,一批建于本世纪初的居民楼,从最初的规划红线内被“抠”了出来,1万余户居民因此免于搬迁。长宁区有230万平方米10年内不会列入拆除的公房,涉及124个小区。有着20多年房龄的程桥二村是首批改造小区之一。改造前,用水不畅、道路不平等问题常年困扰居民。外阳台修缮、二次供水管道改造、道路整修……20多个项目同步启动,小区“生机焕发”。
何止是上海的小区在变。天坛、水立方,变幻的造型,彰显首都人文、科技、绿色的理念。高铁列车、阵列小球,精彩的构思,展现天津对生态、和谐的不懈追求。如一只青瓷巨碗的浙江展厅,细致描绘山水与城市共生的故事。似一条破浪帆船的福建展厅,着意表现家园与历史同行的灵感……
低碳环保的世博
一次游览,打开人与自然和谐的通道;一程体验,更新你我生活和发展的理念
1851年,浙江南浔的“辑里湖丝”获得首届世博会金奖,中国与世博由此牵起第一根红线。而今,世博会所展示的不仅是工艺品,更多的是先进科技。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零碳馆”,太阳能、风能甚至吃剩的饭菜,都被用来发电,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化石能源。“零碳馆”屋顶上设立22个彩色风帽,随风转动,新鲜空气源源不断输入每个房间。在这里,“空调”制冷用的是黄浦江水,房子也不单是居住空间,还是一个生产资源的机器。
一位前来参观的学生说,过去他喜欢“追星”,羡慕明星的排场,如今则对某些明星的高排碳量嗤之以鼻。2008年夏天,麦当娜一场“火辣与甜蜜”巡回演出,排碳1635吨,相当于100瓦电灯泡4000年产生的碳。
浦西园165米高的烟囱,原是南市发电厂的标志。如今,烟尘消失,烟囱下变成奇异的未来探索馆。在世博园中,节能、绿色技术随处可见:太阳能发电达到4.5兆瓦;氢能源汽车、纯电容的汽车让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中国馆等大型建筑充分利用雨水,经过沉淀和过滤之后,能基本满足园区卫生清扫和绿化灌溉需要。
夜晚,在世博园浦西企业馆展区,被昵称为“魔方”的上海企业联合馆,正在上演一场令人震撼的灯光秀。伴随如梦如幻的音乐,建筑外立面的LED灯光和建筑物顶端的镭射灯演变出奇妙无穷的图案。殊不知,这座“魔方”建筑运用了10余项全球最新技术,其屋顶布置了1000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屏,收集太阳能生成的95℃热水,通过超低温发电新技术,可输出75—100千瓦的电。该技术开辟了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全新途径。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在欣赏各国精彩绝伦的建筑、异彩纷呈的展览之时,我们深刻感受到,科学发展观是成功办博的核心理念,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推进人类的进步。园门打开了,我们将领略世博带来的“思维盛宴”,开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宋光茂 姜泓冰 马跃峰 沈文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