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上海世博会“遣唐使船”演绎中日友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评论:上海世博会“遣唐使船”演绎中日友好
2010年04月09日 16:0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遣唐使船在调试中 缪鲁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已经完工的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展现从中国流传至日本的文化千年传承的历史演进,定于6月12日举行的世博会日本馆日,将会以重现历史的方式来纪念那些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为此,日本角川文化振兴财团投入巨资,领衔推出了“‘遣唐使船’再现计划”,目前,依据历史资料、按当年尺寸和结构仿制的“遣唐使船”已在张家港市长明造船有限公司建成,经水上调试后将于近日运回日本。

  重建的这艘“遣唐使船”船长33.6米,宽9.2米,头尾高翘,共分三层,通体以红白为主色,船体内核为钢结构,以柴油为动力,但外表皆为木质结构,不仅帆、桨、锚、舵等一应俱全,在顶层当年遣唐使们用以祈祷的佛龛内还陈列着一列辟邪的鱼叉和铜钟。据介绍,这艘“遣唐使船”是以日本飞鸟时代到平安时代(公元7世纪-9世纪)的“遣唐使船”为蓝本重建的,为了最大程度重现其历史原貌,所有细节均经过专家反复考证。

  据日本角川文化振兴财团理事长角川历彦介绍,财团有了重建“遣唐使船”的计划以后,就开始在中国物色合适的造船厂。“因为在中国唐代,日本就派了大量工匠到中国学习造船技术,所以,此次重建‘遣唐使船’也决定由中国船厂进行。”笔者在承建“遣唐使船”的长明船厂了解到,“所用木材是到江西井冈山找到的,总共用了150多立方米坚固耐用的老杉材,同时还用了100多立方米的杂木,仅木材费用就达350多万元。”由于木船建造工艺已濒临失传,船厂千挑万选出来建造“遣唐使船”的几位“手艺人”最小的也已经60多岁了,66岁的左桂明介绍说,不算过年等休息时间,建造这艘木船花了4个月时间。他感慨说:“我们都知道这‘遣唐使船’有中日友好的意义,所以很高兴能通过我们的手把它重建出来,要再过几年恐怕就没人会这种手艺了。”

  日前,专程从日本赶来参加下水仪式的日本角川文化振兴财团理事长角川历彦登船参观后,对中国工匠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造出这么好的一条船表示敬佩。在船上一一细致地参观后,角川历彦与4名中国老工匠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并合影留念。他说:“内心非常感动,非常短时间早出这条船,内心非常兴奋,我马上会想到,大概在一千两百年以前,就是这首遣唐使的船,从日本出发到了中国的盛唐,学习中国的文化,我觉得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跨越了时空,再现了历史,中日两国的合作,来完成这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这个船本身就是中日友好的象征。”

  一位日本同行还在现场拿出一张剪报,为记者翻译道:“遣唐使船能够出现在上海世博园的日本馆,这将是对那些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们最好的纪念,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更广泛的新的交流。”据他说,由日本角川文化振兴财团主办的“‘遣唐使船’再现计划”,是配合世博会,重现中日友好交往历史的活动。在日本引起广泛关注,这就是不久前《朝日新闻》的一条新闻。

  “遣唐使船”运回日本后,将于5月从当年遣唐使出发地大阪正式出航,重走日本境内遣唐使路线,并于6月11日经海运抵达上海,参加世博会的“日本周”活动。(缪鲁 于承龙)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