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声坦言筹备世博压力大 “晚上常常睡不好觉”(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俞正声坦言筹备世博压力大 “晚上常常睡不好觉”(2)
2010年04月01日 11:12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们采取五种办法来引导人流,是认为引导比限制参观者的办法更好,通过引导让参观者自己来作出决定

  一是票务引导,通过售票方式引导。目前的售票方式分各地发售的个人票、团体票和世博局发售的个人票。通过旅行社发售团体票,参观是需要预约的。这样的票务结构,我们可以想到卖出的团体票越多,游客的均衡性就越好。世博局发售的个人票也能进行适当控制,如果5月份游客集中,就可以少卖点,通过自营票销售来控制调节售票的数量和节奏,调节游客参观的时间和速度。

  二是政策引导。团体票是有优惠的,非指定日票和指定日票之间也有差价,这个差价就是鼓励大家多用团体形式参观世博会。最近还在研究,买了散票的参观者能不能通过旅行社拼团参观?总之我们鼓励散客通过旅行社拼团,采取团体预约方式参观。

  三是活动引导。在预计人流高峰日,比如双休日少安排一些园区内的精彩活动,把这些精彩的活动安排在平时,以均衡人流。

  四是信息引导。通过信息传播引导大家参观。我们考虑每天早晚都发布相关信息,比如,晚上要发布目前有多少参观者来到上海了;早上也要滚动发布消息,已经有多少车进入园区,有多少人入园了,这些信息要在广电媒体、网站、高速公路甚至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信息显示屏等传播载体上发布。我们提供信息让大家自己能有个判断、有个计划,从而实现引导。

  五是预约引导。除旅行社预约外,对一些热门场馆也可以采取预约方式,但这是参展者的权力,要由他们自己定。

  我们能定的就是参观中国国家馆和主题馆要预约。经过权衡后,我们觉得网上预约弊端多,所以不考虑搞网上预约,而是在进入园区后预约。当然有的企业馆搞网上预约,我们也不反对。有的场馆采取部分预约、部分排队的方式,有的采取全部预约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如果一些外国馆提出采取预约的办法,我们还将免费提供预约机。

  任何办法都是在权衡中考虑出来的,我们采取这五种办法来引导人流,就是认为引导比限制参观者的办法更好,我们通过引导让参观者自己来作出决定。当然,园区参观人数饱和到一定程度,我们肯定会限制入园,但这个数字是多少目前还没最后确定,确定了以后一定会公布,接近这个数字了会作出提示,达到了这个人数,就要在交通疏导上采取措施,避免大量人拥挤在门口进不了园区。有人会问外地参观者如果入不了园,第二、第三天能否优先进入?大家从各地来到上海,进不了园区总不好,我们正在考虑研究方案,但怎么操作是个难点,我们正在研究。

  参观热门场馆排长队,是对参观者耐心和素养的考验,要把情况提前告诉大家

  问:世博园区开园后,排队会占用大量时间,会否冲淡参观者观博的愉悦心情,如何在平安世博、愉快世博间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

  各位记者要将参观热门场馆要排很长队的苦恼告诉大家。我们也力求在排队长的地方组织点演出或活动,尽可能想办法作些提示和引导贵宾通道是世博会的通常做法,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俞:我们应该告诉参观者,园区很多场馆是要排队的,特别是很多不预约的场馆排队会很长。排长队肯定会冲淡些愉快心情。有的场馆排队区设计得很合理,有电视屏幕,我们也力求在排队长的地方组织点演出或活动。排队确实有不愉快的地方,是个苦差事。世博园区本身很精彩,我想在里面逛逛,散散步,中午吃吃饭,看看排队少的馆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当然,在排队区域,对于场馆里还能进多少人,前面有多少人排队,多久才能入园,我们会尽可能想办法作些提示和引导,这需要志愿者做些服务性工作。我们的中国国家馆和主题馆在世博会后经过维护整理将重新开放,将继续展览一段时间。

  当然有些外国馆展方觉得排队人多气氛好,这是想法不同,但各位记者要将参观热门场馆要排很长队的苦恼告诉大家,这对我们参观者的耐心和素养是一种考验。日本爱知世博会排队很长,有时排队要达到4个小时,但大家秩序井然,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很好地向一些成功举办过世博会的地方学习。

  还有一点要告诉大家,历届世博会和这次世博会都会有VIP通道,为什么要有这个通道?因为每个场馆都会有它的贵宾以及赞助商,参展者有权请这些贵宾走VIP通道,排队的同志们要有心理准备。有些外国贵宾、赞助商要走贵宾通道,我们要支持,这是世博会的通常做法。上海世博会组织方将严格限制国内贵宾的数量和范围,在人数和参观的场馆数量上会有所限制,尽量避免与大家的参观发生冲突。但总会有一些,比如各省区市的活动周,会来一个各界人士的代表团。在这点上我们要向所有参观者讲清楚,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