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上海世博会贵州馆的建设进展,2月11日上午9时,记者拨打了贵州馆副馆长、贵州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驻园区办公室主任张剑的手机。
第一次接通电话,张剑正在馆内参与施工,现场气氛喧闹震天,几乎听不清楚话筒那边传来的话。第二次接通电话,是中午13时40分,张剑刚从贵州馆回到住地:“从早上开始就有很多事务要处理,一直忙到现在。”他的口气中略带些抱歉。
离除夕只有两天时间,为了保证贵州馆的建设进度,张剑表示,他和在那里的20多名施工人员今年就不回家过年了。大年三十那天,他们仍将在贵州馆继续施工。
从2009年12月15日进场,张剑一直都奔波在贵州馆和驻地之间。张剑管自己叫“老世博”,因为他参加过1999年昆明世博会、2006年沈阳世博会,直到新一年的上海世博会,他说自己对世博会的很多内容已轻车熟路。
对于这一届世博会贵州馆的筹备工作,张剑见证了很多故事。
2009年10月29日,黎平县茅贡乡高近村的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吹芦笙唱侗歌、杀鸡宰猪,像过年般热闹。按照侗族的礼制,贵州馆的工作人员择日、上山、伐树、种树、弹墨,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伐木开工仪式。
2009年12月29日,贵州馆施工现场按照侗族传统,又举行了竖架仪式,祝愿工程安全顺利完工。
“包括我们立柱、上梁,都会原汁原味地依当地少数民族习俗,打糍粑、祭天,场面很热闹。”张剑说,贵州馆建材所用到的原材料,全都从黔东南、贵阳等地采集,贵州馆的施工人员,全是到当地各村寨寻找来的民间工匠。贵州馆的建设,做到百分百原生态材料、百分百民族工艺、百分百贵州本土的能工巧匠。
让张剑骄傲的是,继率先在上海世博局官方指定展示中心举办推广周,并揭晓场馆展示设计方案及实体模型之后,贵州馆再次成为全国31个省区市中第一个进驻中国馆区开工建设的地区。
经过40多天的努力,贵州馆的花桥桥墩、鼓楼的架子、风雨桥的结构等已经提前完工。目前,施工人员们正在进行地面下的水、电等管网隐蔽工程建设。一直忙到农历初七左右,风雨桥就要上梁了。
张剑透露,到时候贵州馆将以全木构建筑亮相。“我们大概会运用300余立方米的木料、500平方米左右的石板,还有很多的银饰装饰等,这些原材料主要会到黔东南、贵阳花溪等地采集”。
从开工到现在,有100多位来自黔东南的民间工匠先后在贵州馆内进行施工,从建房到山水设计以及四周的小雕刻,大家都在竭力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其中花桥鼓楼的建设请到了侗族建筑大师杨应琪。
提到那边的日常生活,张剑说工作之外大家都很简单,平时都是自己采购、自己做饭吃,有时间忙起来就泡方便面吃,除夕之夜也不会例外。(王璐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