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车一灯,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毫不夸张地说,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节能、环保、生态技术,都已被囊括其中。”在初具规模的上海世博园中,一位负责园区建设的工程师说。
即将于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也是第一次把“城市”作为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还是可以期待的未来?引致生态恶化和环境破坏的城市发展模式,显然不是理想的答案。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在一次发布会上提出,“低碳世博”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这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最大特色,也是上海对世界生态和环境难题雄心勃勃的挑战。
漫步在尚未完全竣工的世博园内,绵延一公里的“世界轴”俨然已成为一条“低碳环保示范走廊”。足球场大小、喇叭状开口的“阳光谷”相当吸引眼球,它上采阳光,下蓄雨水,预计能为世博园区提供5万立方米生活用水,相当于世博园区规划用水量的一半;园区内80%以上的夜景照明灯采用LED(发光二极管)灯,预计在不减少亮度的基础上可以节省90%的能源,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ED集中示范区;主题馆、世博会演艺中心等多所场馆的外墙已种植大面积的垂直绿化,将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最大的亮点是世博园内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主题馆屋顶远看像蓝色海洋,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单体建筑太阳能屋面。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等主要场馆设施及部分国家的自建馆,在屋顶和玻璃幕墙上也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园区总装机容量超过4.68兆瓦,有望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规模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园区。
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主色调是中国红,以层层出挑的造型设计,在夏天自然形成上层对下层的遮阳。白天,中国馆的顶部和外墙上的太阳能电池蓄存电能;晚上,高科技的冰蓄冷技术利用夜间用电低峰时的电能制冰,再到白天释放冷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天然能源。
除主场馆外,高架人行道、世博轴景观大道等世博会期间人流密集的区域,将统一铺设以木屑、花生壳、椰子壳、亚麻、秸秆等植物纤维为原料的新型环保材料“塑木”,可以百分之百地回收利用。排碳大户“汽车”也将得到有效遏制,代表着新能源动力、零排碳的氢能燃料电池车,将作为世博园区及周边公交线路的主要车辆大显身手。
此外,来自伦敦的零碳社区,就像一个没水、没电、没热的“原始洞穴”,却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高碳排放带来的舒适体验。由大豆纤维制成的瑞士馆,可被生物自然降解。使用网状、透气性良好的革新性建筑材料的德国馆,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聚积,减轻空调设备的负担。被称作“云中水滴”的世界气象馆,以人的“皮肤”来比喻其墙体外层,使整体建筑不仅防风、防雨,还能透气,并将以结构紧凑的多媒介形式讲述“气象、城市、人”的故事。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场馆,都将以不同的方式展示最新、最先进的低碳环保技术。
难怪一位在上海世博园建筑工地工作的项目经理说:“在这里,每天听得最多的词就是‘低碳’、‘环保’。”
绿色上海:仅仅是开始
不仅在世博园内,世博园外的上海,也在全力推进“低碳”计划。
从2000年至今,上海市每年拿出相当于全市GDP总量的3%投入环保,不但执国内牛耳,在国际层面也称得上名列前茅。2009年,虽然遭遇金融危机,上海市政府的财政预算还是丝毫未减,在环保方面的投资达420亿元人民币。
上海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重镇,发展较早,产业繁多,在申博前污染也较严重。1997年至2008年,上海共对近6000台燃煤锅炉进行了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在内环线以内实现无燃煤化;2005年至2009年上半年,所有燃煤电厂超过1000万千瓦的燃煤机组均完成脱硫设施建设;同时,关停了世博园区内的南市电厂及周边吴泾热电厂。
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表示,当前,上海的最大目标任务就是产业结构的转型。世博之后,后金融危机时代,上海更是如此。“每年对六七百家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关停并转,是整个上海未来发展的需要。”他还指出,在工厂关停上,没有临时性的关,主要是淘汰高能耗、高消耗的企业,都是永久性的关。
在公共交通方面,上海是目前中国唯一实施私家车牌拍卖制度的城市,以控制私家车的保有量。到世博会举行之际,预计上海将拥有超过4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将超过伦敦成为世界上拥有最长地铁线路的城市。巴士交通网络也更加完善,新车全部实施“国四”标准,同时将投运超过1000辆新能源汽车。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称赞这一努力为“绿色交通的典范”。他说,此前从没有任何国家会以这么快的速度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上海市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启动各类深入广大市民的环保宣传活动。
这一切努力,使得近年来上海市的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好转。据统计,2008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达328天,优良率达89.6%。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达101天,比5年前的60天左右上升了68%。
2009年8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评估报告》。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对此高度评价:“上海在近10年里以主办世博会为动力,在控制污染等环境保护工作上成绩斐然。上海将让我们体验一个充满绿色的未来。”他还表示,中国在上海世博会筹办过程中的环保努力,不仅将惠及7000万人次的世博会参观者,长远将为上海2000万市民留下一份可贵的“绿色资产”。
不过,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指出,上海在许多方面还面临很大挑战,且不只是针对世博会。上海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高,交通压力大,资源匮乏,全市一天就将产生2万吨垃圾,这些都是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但他也表示,不论是否举办世博,改善城市环境都是上海城市必做的工作。世博过后,很多项目仍会继续。“第一,大部分措施是长期措施;第二,这些措施在世博会后仍会继续。上海的‘十二五’规划,仍然将环保作为很重要的内容。这说明,现在我们力度很大,今后还会更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