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助中国职业服装加速摆脱“老面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世博会助中国职业服装加速摆脱“老面孔”
2009年12月20日 19: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上海12月20日电 (邹瑞玥)上海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新近公布了为上海世博会量身打造的职业服样稿。三十余套服饰涵盖了志愿者、参观者服务、礼宾接待、司机等领域。其注重功能性和文化内涵的设计广受瞩目,也引起外间对中国职业服装变迁的热切关注。

  “白大褂、大盖帽”,中国民间这些根据服装特点而生成的惯常称呼,反映了此间职业装的功能性和辨别性。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职业服研究所教师李峻介绍,一九四九年后建立起来的中国职业服样式,多为参照外国职业服款式,结合各行业作业特点设计而成。例如,邮电服统一为墨绿色;铁路服以西装为基础,色调以蓝灰、藏青为主。职业服装的细节饰有各行业的标志图案。规整的服装样式和颜色,给人以肃穆、庄严之感。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千篇一律的职业服装模式开始悄然演变。行业领域的拓展,让传统的职业装款式渐渐不够用:警察和保安有着相近着装;空姐、银行职员和其他一些行业的服务人员套装也十分接近。某银行职员去餐馆吃饭,竟被误当作服务员。不少企业开始自行设计职业服,但仍难以把握其中的区分度。李峻认为,这表明行业识别性在职业服设计中亟需得到体现。

  此间专业人士认为,服装是体现文化、身份的主要载体之一。随着中国行业领域的拓展,职业服已超出对其功能性的直接关注,而开始牵连到企业文化、员工归属感,乃至整个国家的文化意识。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此间不少新的职业装设计,都开始刻意挖掘新颖的中国服饰元素,并注重服饰的文化内涵。除了传统的立领、盘扣等服饰元素外,职业服设计师们还越来越多地把眼光投向中国浩瀚的民族服饰。今年来,刺绣开始大量在中国航空业制服里使用。但专家同时指出,如何使中国的各类服务行业套装得到有效的区分,还需要漫长的探索过程。

  海魂衫,百褶裙,这些从水手服和学生装衍生而来、成为服饰流行元素的例子,充分说明职业服也可以很时尚。此间世博职业服的设计师们,寄望于届时上海世博会上出现的职业服,也能成为展示现代中国、体现传统文化的流行元素。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