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7月24日电(徐云 正中华 郑莹莹)上海浦东迎世博的日子里,有一支特别的队伍、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践行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他们是坚持了九年之久的浦东东明社区聋哑人文明劝导志愿者。每周一到五,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在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凌兆新村公交终点站便能看到一队身穿红马夹、头戴小红帽、手佩绿袖章的老人。他们站立在84路、583路候车亭和车门旁,挥舞着小红旗,维护乘车秩序。有乘客把烟头丢在地上,“小红旗”立即凑上前来,对着烟头连连摆手。
84岁高龄的陈英是这支聋人文明劝导志愿者队伍的“领头人”。 一个长期在残联部门工作如今“退而不休”的“孤老太”,怎么会带领一群聋人在公交站点“上岗”呢?
原来,浦东新区文明劝导志愿者服务大队刚成立时,街道聋人协会负责人向街道志愿者协会提出,想带着聋人朋友一起“包干”一个站点。“汽车喇叭都听不见,放在车流人流集中的公交车站怎么让人放心?”协会副秘书长田世军没想到,自己出于安全考虑婉拒聋人朋友的热心,却招来他们“强烈抗议”,“翻译”陈英老太等代表大伙到新区文明办、新区志愿者协会等部门“告状”。最终,他们争取到在凌兆新村公交终点站“上岗”的机会,街道则请相关车队在他们“上岗”的地点安装了安全护栏,凌兆新村终点站拥有84路、583路、632路和986路4条公交线,。
于是,每天早上七点半,陈英都会准时出现在84路终点站台,把随身携带的布包往栏杆上一扎,再用手帕擦擦脸上的汗水,举着旗子加入志愿者队伍中,尽心为来候车的乘客和过往的行人提供帮助。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陈阿婆。“陈阿婆,今天这么热您还来,最近好像天天看到您啊!”“我来帮他们翻译翻译,碰上问路的免得耽误人家时间。”“陈阿婆,您住哪里?”“我住在卢湾区,过来两部车,很方便的。”“可您这么大年纪了,不累吗?”“不累不累,交通蛮方便的。”陈英没有华丽的语言,高调的口号,只有最质朴的心意。其实卢湾区到东明,隔着黄浦江,没有地铁线,九点之前不能享受免乘补贴,84岁高龄的老人每天要顶着烈日换乘两部公交车,却心系着志愿工作,口赞着交通方便……
老田难忘这支队伍正式成立的那一天,首批28位聋人注册志愿者接过自己的红马甲、小红帽时都站得笔挺、两只手举到胸前,“这是我经历的最庄严的交接仪式了,他们真的很珍惜这个机会。”
如今,每天清晨七点到八点,84路终点站的橙色马甲、红帽子已成为一道固定标志,越来越多的市民想要问路时会首先想到求助于志愿者而不是交警。大家觉得志愿者亲切,并且志愿者就在每个人的身边。笔者不只一次看到,有人特意从很远的地方走来,向统一着装的志愿者询问道路。然而84路终点站的志愿者队伍全部由聋哑人组成,当被路人问路时不由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们胸口佩挂的牌子也仅限于为奉劝行人乱扔垃圾行为而得到理解时的“谢谢配合”四个字,虽然问题不难解决,车站等车人会帮着志愿们回答,问路者也经常满意而去。然而对于志愿服务行业的规范来说,却不是那么完璧无暇吧。
阿婆情系着东明、情系着世博、情系着聋哑人、情系着志愿者事业。东明路街道一直很想为陈阿婆做些什么,曾经提出要为她在东明租一套住房,以免却她周车劳顿之苦,或是一星期只来一次,她都婉言谢绝,就连一张小小的公交卡也断然不肯接受。她说:“我有退休工资,我也还有力气跑,我不要给党和政府添麻烦。”(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