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人“心中的红”
中国馆开工仅半年,为其“外衣”寻找一种合适的红色,成为一件意想不到的难事。用项目部投资总监赵兵的话说,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红’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流动在每个中国人的细胞之中,却难以化作一种具体的红色”。
中国馆是整个世博园区体量最大的展馆之一,其“外衣”红色的选择,不仅关系到中国馆和世博园区的最终美学效果,而且是这种“中国红”所代表、传达的中国人的情感和理念能否被国人和世人认同的关键因素,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教授从事色彩学研究已有近30年时间。今年3月,他加入了这一“红色追寻之旅”,最终用7种不同的红色为中国馆调色,其中“外衣”用了4种红色。4种红色,有民俗、传统、时尚、现代之分。
一些国外专家认为,中国馆外墙红色的寻找过程,不仅表现出中国人对色彩同样有着科学理性的分析和诠释,而且让世人从中了解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即中国人想以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心中的红”,向世人传达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而这与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是一致的。
与色彩专家及设计团队紧密配合,最终让“心中的中国红”“活”起来的,是一家在上海的企业——亨特道格拉斯(中国)有限公司。经过其同样具有创新意义的努力,中国馆的墙体铝板被塑造成类似“长城”般起伏的外形,这种凹凸不平的“中国红”铝板,更具立体感,能在同一种光线下呈现层次更加丰富的色彩。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夜间灯光投射以及不同视觉高度条件下,中国馆墙体均能形成统一、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
6月22日,中国馆正式通电,已部分披上“外衣”的“红冠”在内外灯光的映照下,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丁浩认为,中国馆墙体最终披上的“中国红”,象征着中华民族“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可以视为对“中国红”概念的经典诠释。
姚建平认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墙红色历经10个月才最终选定,也从侧面说明世博会的决策是经过严密科学论证的,并不是简单地“拍脑袋”决定。
如何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演绎这一主题的最重要平台之一,中国馆的展示主题确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上海世博局中国馆部筹备小组组长钱之广告诉记者,目前,中国馆的展示深化方案已基本确定,与“内心的红”相协调,中国馆展示也有一个明确的“中国式”思维,即和世界各国一样,中国也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但中国不会像一些海外机构担心的,因为人口众多、需求快速增长导致占有越来越多的资源乃至对外扩张,相反,中国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有足够的智慧,引导当代中国走出一条以和谐为核心理念的科学发展之路。
“这种精神品质层面的大智慧,概括而言,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要解决当前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这些中华智慧发挥作用。”钱之广说。
据介绍,中国馆的整个展示,就是一次寻觅“中华智慧”的旅行,是一次体会智慧真谛的感悟过程。比如,中国古代讲究“道”,讲究“和”,注重各方面关系的协调,特别是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点对于当代应对气候、环境与能源危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样,对于当前方兴未艾的环保科技、新能源产品,中国也最有需求、动力和实力去研发、应用,从而为未来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这些理念的展示,仅构成中国馆三层展示大厅的一角。相信这些中华智慧的精华可以通过既前卫又直观的展示,让广大海内外参观者对当代中国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入的了解。”钱之广说。
最近,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和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联合发起了一个“祖国发展我成长--我心目中的未来城市和生活”的全国儿童画征集活动。根据规划,相关入选儿童画将在中国馆一条长约300米、宽约3.5米的环形人行坡道上进行展示。
“我们把这些代表了儿童纯洁心灵的图画,看作人类内心对城市生活最质朴的追求,进而可以对未来城市规划产生较高的参考和推动。同时,儿童代表中国充满希望的未来。”上海世博会副局长陈先进说。(记者吴宇、许晓青)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