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日,上海有数百万市民前往市郊和周边地区祭扫。在大部分市民践行文明祭扫的同时,其中有一些不文明现象,令人感到遗憾,若将此跟世博会的承办联系起来,一个问题更加让人揪心:这样素质的市民,会否影响办世博?
据报道,祭扫现场,违规燃放鞭炮者有之,烧纸糊的“保安”、 “保姆”者有之,随手丢弃垃圾者亦有之……各种酒肉祭品随地摆放,燃烧冥币等被风吹起的灰尘,使墓地几成垃圾场。无论你对此无动于衷,还是忿忿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青青墓地,由于公众的不文明行为,变得不忍目睹。
尽管笔者一直反对有人动不动就拿“素质低”说事,也认为在当下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一部分缺少公共生活经验的同胞,需要逐渐培养起公共生活的道德。但同时无可否认,这些市民的不良表现,的确跟他们公共生活素质不高有关。
公共生活素质是个人整体素质的一方面,对有不文明习惯的居民,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素质差”为由唾之弃之,而是要正面引导、甚至主动服务,让其被动“文明”起来。久而久之,必成习惯。本报组织的“今天怎样当公民”大讨论,一年多来已陆续发表了许多专栏文章,就是希望能引导公民站在比市民、居民更高的层面,确立公民意识、培养责任感。
我注意到,根据相关规定,“保安” “保姆”等纸糊祭品,是不可以带入墓地的。但据报道,在祭扫现场,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墓地方面,都没有人出来检查。显然,市民不依法规行事,跟有关部门执行法规不严有直接关系。
世博会期间,参观人数预计可达7000万人次,平均每天是40万人次,在极端高峰期,可能达到60万、70万人次左右。这么大的人流量,如果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如果设计的管理办法还不够科学合理,在炎夏高温中,参观现场的环境、排队等候参观者的心情、世博会的质量,恐怕不仅仅是要打折扣的问题。可以想象,世博轴作为一个通道,其中有各种大型的餐饮场所、休息场所。在这些公共场所,一个人的公共生活习惯可能暴露无疑。有没有“膀爷”再露真容?有没有“国骂”空中横飞?有没有粘稠的痰液让主客都倒足胃口?有没有各种垃圾绊人双脚?想到此处,作为世博会的承办者,每一位有责任心的主人,都可能会忧心忡忡。
怎么办?管好该管的,就不会影响办世博。就像一个大家庭赶上办喜事,总有一些光屁股还不太懂事的孩子,在人群里穿来穿去瞎折腾,他们一时长不大,那就得安排家人管起来;他们要吃要喝小脸儿画花了要擦,那就得服务好;我们不能让他们搅了满座宾朋的兴致,也得具备接受来宾挑剔的雅量。本报最近以一封读者来信为由头,引出了“世博与我们是什么关系”的话题,希望大家踊跃参加讨论。看看在世博会召开时,我们应该怎样遵守秩序、恪守公德、积极参加到管理队伍中来,共同维持秩序、整理环境、搞好服务、于细微处拾遗补缺。(赵红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