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八月四日电 题:中国敞开大门迎接“世博机遇”
中新社记者 许晓青
二○○七年八月五日,对中国二○一○年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来说意义非同一般。一千天后的二○一○年五月一日,中国将在上海的黄浦江畔向世界兑现“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这一庄严承诺。将是世界博览会创始近一百六十年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综合类世博会。
“奥运会与世博会,是本世纪初,展示中国实力的两大国际盛会。”新近到访上海的外国专家直言不讳。
作为世博会的承办方,上海备受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期待。把世博会办成“全国性的世博会”已成为上海官方最新的考量。权威人士披露,上海正全力搭建一个世博会主题的“全国服务大平台”,与各省区市共享世博会带来的机遇和成果。据介绍,前不久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率上海高官团队赴江浙“取经”,洽商的焦点之一就是力促上海世博会成为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加速器”。
国际展览局更瞩望,上海世博会能成为实现“一个伟大梦想”的契机,成为世界不同文明深入交流的一届盛会。
当上海城市规划馆门前的“世博会倒计时钟”即将显示“一千”这个数字时,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法学教授周汉民每天都在自己的日历上记录这座城市创下的高温纪录。
大约在四年半前,中国“申博”成功,这位“学者型”官员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周汉民说:如果说之前我对上海的气候漠不关心,那如今就完全不同了,因为我是筹办世博会的工作人员,我开始担忧“全球变暖”可能对世博会客流造成的影响。与之相类似,在“申博”成功后的几年间,很多上海人的生活观念也悄然改变。
筹办世博会,不仅改变沪人生活,还使一个连接长三角各城市的“生活圈”加速形成。时下,精明的江浙客商正忙于大兴宾馆旅游业,期望所在的城市能成为世博会的“后花园”。而更多的港商、台商也在摩拳擦掌,希望在世博园内崭露头角。
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上海经贸办主任陈子敬说,港商非常关注上海世博会,他们希望尽早知道或适时了解各种招投标资讯。
如今,从纽约街头,到东京城铁,都能看到“上海世博会”的巨幅广告。让世博会组织者引以自豪的是,在距离开幕尚有一千天之际,已有一百五十八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这距离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创纪录的“二百个参展方”,已不太遥远。
黄浦江畔,海纳百川的上海人已敞开大门,期待五洲四海宾朋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