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新世博

上海世博文化中心成“后世博”文化效应样本

2010年11月15日 16:40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也许是第一个,在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242个建筑群体中,当伟大的上海世博会降下让世界惊叹的帷幕后,它爆发出耀眼的“后世博效应”——一个领先上海、领先全国、领先亚洲,世界一流的文化集聚中心,开始商业化营运,并结下果实。它正是被称为“飞碟”的上海世博文化中心,而今天已更名为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当一个建筑让人感动时,这个建筑一定与众不同。从浦西眺望,这个巨大的“飞谍”,仿佛“天外之物”,轻盈地降临在浦江东岸,与大地热切相吻,与江水相依相伴。当我们的视线,转移至这个“天外之物”的内核,询问它的来由:你是如何“飞”来的,又将如何“起飞”?当一切答案展现在你的眼前时,那不仅是感动,还有更多的惊叹和欣慰。

  一

  高起点地重点规划和建设一批文化项目,完善城市文化设施布局,是上海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越来越明晰的思路。在世博园内再建一个演出场馆,是世博会的需要,也是浦东文化发展的需要。当这个4000人座的方案到了上海市领导人那儿时,上海市市长韩正有一句话,让大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如果还是建一个剧场,为什么要建到世博园内?”对呀,为什么要建到世博园内?一切始于世博。创新,是世博的灵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不是一句口号,更要体现在世博以后。显然,上海市领导人的认识更高,眼光更远,胸襟更宽。

  一个国际大都市,文化的影响力至关重要。一个缺乏文化的城市,不能称其为完整的城市。一个没有文化影响力的城市,难称国际大都市。具体分管世博文化中心项目的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止静谈到码头和源头的关系问题。她认为,上海是一座文化码头,但不仅是一座文化码头。它是有丰泽的文化源头的。这个文化源头是上海自身的文化底蕴,还有它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正因为源头宽泛、深厚,才会形成码头,托得起码头。上海需要拓展的正是文化源头。

  从这个视角出发,又在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依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一次次改动设计方案。那边,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机器轰鸣声不断;这里,纸上的笔尖沙沙响,方案还在修改着。以钮卫平为首的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项目团队、以汪孝安为首的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设计团队和上海建工集团以陈建秋为项目总经理的建设团队,在2年又3个月的时间里,边探讨、边设计、边施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了解这个项目的人,无论是内行专家,还是外行看客,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籍人,谁都认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独具一格的建筑是不可能的,完不成是可能的。

  今天,时尚、大气、简洁、美观的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令所有站在它面前的人心动。它与这座城市相融在一起,又以自己的特点,独领风騒,傲视群芳。诚如它的设计理念“时空飞梭”,它是现代的又是未来的,它是上海的又是世界的。诚如它贝壳般的建筑外形,它是时下上海最为鲜亮的一颗珍珠。

  走进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先前的4000座剧场,现在已经变成18000座剧场了。它不仅是变大了,而且变丰富了。18000人的座,可变成12000、8000、4000等座的剧场。以剧场为核心,它同时拥有6个电影院、1个音乐俱乐部、1个篮球场、1个冰球场,以及多个酒吧、餐饮、商店、展馆等等,完全是一个现代的以文化为主体的文体商饮集聚中心。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世博会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