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形容现在我所看到的世博会,仅需要一个词——magnificent(壮丽)。”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文森特·冈萨雷斯·洛塞泰斯
“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但他们安静地排队,不辞辛苦地走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正在享受着世博会。也许对一些普通人来说,走出国门周游世界的机会并不很多,但他们可以借此机会领略各国风光,尤其是在法国馆里感受我们国家的风情。”
——上海世博会法国政府总代表若泽·弗雷什
“我常常听有人抱怨,世博排队太长了。其实,不进场馆也能感受世博会的气氛,而20年后,你回望今天,一定会骄傲地跟孩子们说,我参加过上海世博会。”
——美国展区总代表费乐友
“每个国家馆都带来了自己所在国家的风土人情、国宝等,如果参观者仅仅敲个章就匆忙离开,不参观、不去感受,那肯定是一种遗憾。”
——伯利兹馆馆长凯温辛
“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人们不仅仅可以看,而且许多展示内容可以拿来应用。如果要我说存在的‘问题’,那便是会令接下来举办世博的城市‘很紧张’。无论是预计的7000万游客,还是如此之多的参展国家与国际组织,在今后的几年都很难再次达到。”
——萨拉戈萨世博会总监杰罗尼莫·布拉斯科
“2008年中国已经向世界展示了举办大型活动的能力。而正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以令人惊讶的规模、创新和高水平的组织能力再次成为世界的一件盛事。毫无疑问,上海世博会将进一步加强上海作为亚洲主要商业中心的地位。上海世博会已经在占地面积、展品数量和预期参观者人数方面创下了新的纪录,与此同时,中国人民的热情也将永远留在世界各地参观者的心中。”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亚非司司长库尔曼古仁
“我是个乐观者,我对人类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感到乐观。特别是今天在世博园所看到的关于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充满技巧的讲述,更让我充满信心。”
——“气候卫士”、全球变暖议题发言人戈尔
“正如本届世博会各国展馆所展示的,城市不是死气沉沉的建筑堆砌物,也不仅仅是通过管道和运输系统连接起来的有机体,而是具备结构和灵魂的生命体。建设和谐城市,共享宜居生活,反映了时代的需求,也理应成为我们前进与发展的方向。”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杨雄
“如果我能坐上这样先进的轮椅车,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自由行动了。”
——57岁的金胜利在参观生命阳光馆展出的助残设备后说
“如果公共场所都有直饮水,那么大街小巷以及水道河面上随意丢弃的饮料瓶就会减少,白色污染有望降低!”
——上海市中学生评价世博园直饮水
“现代先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办过世博会,不只因为具有工商业价值,而是现代国家所需的创新意识以及新价值观的涌动,都会伴随世博会而来。”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
“我相信,上海世博会将会改变中国的城市化,城市的本质不是高楼越来越多,而是以人为本。”
——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
“对于这个中国最具活力、最国际化,也最时髦的城市而言,现在的确到了它该庆祝自己的时候了,在沉默了半个多世纪以后,上海正重新回到世界商业和文化中心地。而世博会,更直接将上海推到全球的聚光灯下。”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奥斯汀·拉姆兹
“世博会的很多场馆都表达了关于城市未来如何更好发展的创意和想法,更传递着强烈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
“北京奥运会最终是盈利了,但最重要的是,城市更加文明了,大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新生活,中国人长了见识,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华文明被更多人认识并喜欢,这可不是简单地靠花点钱就能买来的。上海世博会的社会效益同样不言自明。今天的中国经济不会因一两个活动的结束而受到影响,其动力和活力来自中国市场内部。”
——美国《侨报》文章
“许多人看到上海的摩天大楼会不屑一顾地说‘有软实力吗?’而世博会正在增强上海的软实力。‘从硬实力到软实力’,这是世博会展示的中国之路。不管别人说什么,中国都会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走下去,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这样。”
——韩国《中央日报》报道
“‘百年世博’让我赶上了,作为上海人,我怎么可以错过呢?而且,世博会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可能学不到的东西。”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世博见习生李可咏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