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观博首先要文明办博”
10月16日9时整,写入世博会史册的一天开始了。开园闸机一启动,人们穿过安检,仿若大坝开闸泄洪。游客“洪流”一度使6号入口的工作人员通道被迫关闭。一小时后,入园参观者超过了26万;午后13时,游客超过80万;18时,游客突破了100万,一举打破了世博会的历史纪录。
1970年9月5日,在日本举行的大阪世博会创造了当时世博会历史上参观人数最高纪录——83.6万人次。“日本万国博览会协会”并没有预料到如此超大客流。游客班车已加班加点,但仍有3万人滞留在园区里。协会与地铁公司交涉,试图延长晚班地铁时间,不料遭到拒绝。
是夜,滞留的近3万日本人只能用1万条毯子与垃圾袋露宿于世博园。
上海世博会10月16日有103万游客入园,大大超过了大阪,世博会组织者是否也需要准备毛毯?
“七八十万人入园已经历过,人数再增加,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应对。”负责世博会交通管理的周淮回答。
钱伯金介绍,“原来估计到最后一个月要有大客流,所以世博局希望组织客流提前到来,这期间采取了很多办法。但8、9月大客流始终没有出现。看来,大客流在最后一个月出现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中国馆建筑上大下小的特殊结构,使接待量受限。为迎接大客流,中国馆在管理上下工夫,他们尽量缩短展项间的过渡时间,并使设备设施尽力做到无故障运行。
世博会运营期间,除了超载,中国馆电梯没有一部发生故障。“这在同类活动中是罕见的。”57岁的钱之广说,“重要的是把工作做细!”
有游客提出宁愿站着,也希望尽早进入700人影院。中国馆在客流高峰时采纳了这一建议。虽然损失了观赏舒适度,但提高了效率。
“在主观上,我们已尽最大可能接待更多的游客。”钱之广说,“从开始每天接待3万多人,到提高到4万至5万,最后是近6万人。”其实专业公司早已测算过,中国馆最多每天接待4万人,但是中国特色还是战胜了科学测算。
10月16日这一天,交通管理部从园外调入40辆车增援到越江线。游客看来也适应了长时间排队,周淮在现场望着蔓延百米的有序长队,内心十分感动。
“那天晚上我在后滩。”周淮承认,10月16日入园人数超100万,他不是没有压力。大客流出现后,离园时的压力最大。当时后滩出现了拥堵,我到现场紧急向后滩调车,交通警察们则负责疏导。
10月16日夜晚,上海市5条涉博的地铁线路全速运转,41条公交世博专线频繁往复。当晚23时53分,地铁在后滩站拉走了最后16位游客,周淮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100万不是最困难的,基本上从容应对。”周淮说,“参观者文明素质的提高是本届世博的一大收获。服务设施到位,秩序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后来者。”
周淮说,开园初期失序是因为规则不完善,4月20日发生的多起排队失控事件,是因为不排队的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这引起了排队者的集体愤怒,从而引发秩序的整个崩溃。最终无序使所有人都不能进入场馆,这是最没有效率的结果。“只要有秩序,其实大家是愿意排队的”。
钱伯金总结了他的心得,“文明观博首先要文明办博。”
世博会落幕了,日夜辛劳的世博园工作者还有什么难偿的心愿?
“中国馆还没有去,最后的指定日一定要去看一下。”周淮难得地许下了他的愿望。
“对世博会我的心情不是熬,而是依依不舍。”钱之广的心愿已经实现,世博会落幕,他还会和中国馆一起迎接游客。“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很重,尤其是一些华侨。所以中国馆至少要延展半年,让大家都能看到中国馆。”(刘巍)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