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台大客车,4条“大动脉(公交线路)”加四条“小动脉(观光线路)”,每天在园区内运送80万人次,世博开园至今,整个团队几乎没人休息过一天,这就是世博地面交通指挥部在世博会还剩62天时的工作状态。
“只要园区的客流量不超过60万,我们现在的整套体系就能应对,即便真的出现60万大客流,我们也准备了一套预案。 ”昨天,园区地面交通总指挥徐家强在接受采访时信心十足,“有理由相信,在接下去的62天里,我们一样出色完成任务。 ”
每天都在“突发”中度过
昨天上午,当记者来到世博园4号出入口附近的世博地面交通指挥部时,徐家强恰好刚刚离开,通过对讲机,他告诉记者正在处理一个突发,很快就回来,但这一处理就是一个小时。临近中午时,这名已经62岁的总指挥才满头大汗回到办公室。
“问题出在韩国馆门口。 ”老徐喝了一口水说,“为了应对即将出现的大客流,韩国馆增加了排队围栏区域,但围栏堵住了世博公交线路的终点站下客站点,车只能在掉头后将游客放到马路另一边。由于这其中大部分游客都是到韩国、日本馆参观的,他们下车后就需要穿马路,这会导致这片区域的交通堵塞……”徐家强说,在他去处理时,始发站的车出不去,终点站的车又进不来,整条马路车满为患,几近瘫痪。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协调,问题得到解决,“韩国馆答应,会缩短靠近马路的排队围栏区域,专门开个口子,让大巴顺利靠站……”从世博开园至今,徐家强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在与这样的突发情况周旋,“从上午8点到办公室,直到晚上8点离开,每天平均要往外跑十几次,绝大部分都是在处理类似的突发事件。 ”
改变一直都是“进行时”
从世博开园初日近20万游客,到现如今每天40万的常态客流,甚至50多万的高峰客流,固定不变的运作方式肯定无法满足如此之大的数字落差,对于世博地面交通指挥部来说,改变一直都是进行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原本,我们每个站点都有一个停靠点,但现在,几乎每个站点都有两个停靠点,能同时停靠两辆车。 “徐家强说,这种变化让运能一下子提高了两倍,“各条线路上的车一辆接一辆,但靠不了站都是白费,我们就想出了这个办法,效果非常好。我记得提出这条建议的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第一次实施是在5月20日。 ”
改变还出现在从文化演艺中心到欧洲片区这一段 “重灾区”,“很多游客在进入世博园后第一时间往中国馆跑,之后第二选择肯定是欧洲片区,而于是从这里到欧洲片区就成为游客高度密集的区域,几乎每天在那一段路里等车的人都密密麻麻。 ”在指挥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特别抽调了16辆纯电动车,建立从文化中心到欧洲片区的区间车队,每天加开650个班次,解决了这个问题,“加开的这650班车,每天可以多运几万人次,很多游客在炎炎烈日下走入空放的大站车后,不由自主地拍手称快,这一刻,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 ”
司机“预备队”备战大客流
虽然目前地面交通这几条世博园的“动脉”运作已相当顺畅,但整个地面交通指挥部并没有松懈,大家不断找差距、找问题、找隐患,为即将到来的更大客流量作准备。
“现在的常态客流是40万,如果超过50万,接近60万,那我们就会采取一些特别措施。 ”徐家强说,“现在很多车在吃饭时间会进入停车区域,等到驾驶员吃完饭再出车,到了客流超过50万时,我们就会实行‘人停车不停’的措施。到时候驾驶员该吃饭还是去吃饭,但车子不会进场,会马上换驾驶员顶上。”他说,指挥部已集结一支驾驶员“预备队”,随时都能到位。
“我们做过调研,每名入园游客平均每人要两次用到园区内公交,这意味着如果60万人入园,每天的运送量就是120万人次。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按照目前的体系,能够应对,如果一旦超过60万人次,我们也准备了应急预案。 ”徐家强说,到那时,园区内会在特别区域推出“大站车”,“像世博越江线,我们小站就不停靠了,直接负责运送游客在浦东浦西间往返,这样车子的周转肯定就会加快,那游客的周转也会加快。 ”
“我们主动去找问题,总比问题出现了来找我们要好。 ”徐家强表示,应急预案绝对不怕多,现在整个指挥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在第一线实地考察,寻找任何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即将出现的大客流作准备。 (陈海翔)
参与互动(0) | 【编辑:姚培硕】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