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8月11日电(记者 蒋雪林)从福建到上海工作的周西西花了两个多小时参观了中国馆,看完之后感叹道:“我把一辈子用来排队的时间,都用在上海世博会了。”
虽然等了很久才得以进馆参观,但周西西还是很高兴。她说:“虽然排队的队伍很长,但秩序井然。一边排队一边拍照,把排队过程中的有趣情景记录下来,非常开心。”
周西西说,去参观最热门的沙特馆需要排9小时的队,其间井然有序。参观者有的拿着书刊、游戏机,有的拿着零食、矿泉水,许多人都有备而来,一边排队一边自我娱乐。
上海世博会排队的壮观场面,被无数海内外媒体广为传播。新加坡媒体记者洪艺菁感叹,她最大的发现是:中国人在上海世博会学会了有秩序地排队。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能够与其他国家共同解决问题、融洽相处的大国形象。
学会有秩序排队只是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成效的一部分。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谈到上海世博会的公共外交问题时曾说,世博会是中国与外国人大交流、大碰撞的机会,它不是一场简单的体育比赛,也不是一个商品展览,而是一个平台,让中国民众阅读外国文化,让外国朋友阅读真实的中国。
运行百日,世博公共外交最大的收获,是让外界理解了中国思考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美国馆学生大使古家诚说,没来中国之前,对中国了解不多。通过在世博园的工作,突然开始明白为什么中国大城市会制订一些上、下班高峰时段的交通管制措施,甚至开始理解中国政策制订者的难处。
冰岛馆副馆长恩娜也表达了同样的认识。她说,参加上海世博会一大收获就是对中国的管理模式有了深入的理解,“中国的任何一个问题、一个决策所涉及到的面都要比冰岛广很多,因此也需要有更加明细的分工”。
上海世博会作为史上最大规模的世博会,参展方的精彩展示,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参观者。在此过程中,中国所展示的是一个真实的自己,既展示能力与活力,也不回避问题。 通过百日运行,外方参展者在与中国组织者、同行乃至民众朝夕相处之后,开始真正认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中国。
以色列馆副馆长蓝天铭(Amir Lati)在这里发现了中国人和犹太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找到商机,并确信两国合作空间巨大;芬兰副总代表溥明睿(Mikko Pu-ustinen)以自己会用“中国式思维”办事为傲;瑞典总代表任安莉(AnnikaRembe)则对一些现象从疑惑到理解,并乐意在今后继续充当瑞中沟通的桥梁。
溥明睿还说:“在上海世博会上,我发现很多同行,开始学会用中国的方式和中国人交流。”
世博运行百日,中国公共外交初见成效。(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鹏英】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