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房地产的问题中,购房入户可能是最难分是非的。主要原因是,户籍管理制度的设计本身不具备前瞻性,并且有意无意的束缚生产力,给中国的城乡之间设立了一个藩篱,从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设置城乡之间的身份歧视不会长久。
从户籍管理的属性来看,户口也是一项政府的公权。像所有的公权一样,户口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因为城乡之间目前的这种差别,户口附属了价值。这种价值是不可买卖,否则,就是违法的。这种体制上的缺陷,导致许多城市在吸引资金吸引人才等方面,附赠户口准入。如果政府这样做,法律是不可追究的,前提是这种户口准入必须是以公权对公事。
现在的问题是,购房入户其实是让公权的附属价值,补贴给房价。如果我们没有户籍藩篱,在这个前提下,购房入户是人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问题是政府行使公权在管理这个户籍,作为一项商业行为的附加条件,无论如何是不可以的。这个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买卖公权。一个国家,到了政府的公权可以买卖的时候,官员的腐败也就不可避免。
即使把腐败问题放在一边,单纯地来谈购房入户对目前楼市的刺激效应,可以说也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在入户人员的结构上普遍存在几大问题:一是文化结构不可控,;二是年龄结构不可控,很多人把自己的父母入户,增加了社会保险、医疗等负担;三是户口私下买卖不可控。
而且购房入户增大了城市的管理成本。每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与这个城市的负载能力,应该有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从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情况来看,人口密度过度是基本国情。
现在主要是一些二线城市在强行推行购房入户,可以这么说,真正是因为户口原因而买楼的,在整个购买群体绝对不会超过10%,因为附带了户口,买楼者自己又不需要,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委托中介把户口卖出去,长此以往,老百姓是要骂娘的。
政府制定经济规划,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不要为了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一旦购房入户没有老家可回,几千万人就地失业,你看看是什么后果。为开发商赚这点钱,而牺牲一个城市的长期利益,不值得。(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