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个周一,深圳首批个人合作建房项目迎来了业主的入住,每平方米1600元的均价足足比周边的商品房每平方米便宜了5000元左右。看到这个消息,刚刚在花园北路25号地竞标中失利的于凌罡大概又在心底暗自使劲,为其准备“五一”之前再次拿地的计划更细致地酝酿、策划一番。尽管深圳的这个个人合作建房项目并非参与者直接拍地建设而成功,但至少冠着“个人合作建房”的名义,也算是于凌罡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光明前景。
而就在“个人合作建房”继续扑腾的同时,关于“单位自建房”的话题被越来越多的提起。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的“允许单位自建房”的意见,让大家似乎看到了曾经福利分房的幸福。有意思的是,广州市市长这边刚刚公开表态,那边的广州钢铁集团就率先公布将已建好的一批经济适用房以市场价的一半售给本集团员工,大有之前“万事皆备,只欠东风”的味道。紧跟着,一大批广州市的大型企业纷纷提出了自建房申请。
不管广州市是不是向业内人士说的“病急乱投医”,反正北京这边已经准备开始“依葫芦画瓢”了——北京铁路局打算自建经济适用房以每平方米3860元的价格售给内部职工,用来解决本系统内贫困职工的住房问题。究竟是否应该允许单位自建房的“口水战”好像已经没有必要,既然都开了口子,想要收回去恐怕也有点难。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与其想着将“单位自建房”一棍子打死,倒不如花时间研究研究如何利用这种合理的存在,为构建和谐的住房供应结构而服务。就像绝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的个人合作建房,仍然有成功的案例,仍然在锲而不舍的探索,实践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模式。
在消失了许久之后,“房价拐点”再次回归到人们的视线。因为广州市市长的公开呼吁,因为央行的再次回息,也因为种种针对房地产出台的新政策。只是,这个拐点究竟是往哪个方向,说的人大概也不太明白。毕竟,看到春节以来京城楼市各类楼盘悄悄涨价的“秘密”,又有谁能丝毫不心虚地说,“拐点”一定向下呢?当然,除非一种情况——那就是全国所有房价增长过快的城市市长都站出来直白地呼吁,请大家暂时不要买房。毫无疑问,这与现实无关。(仰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