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了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 ”《中国式离婚》里的这句台词,反映了时下不少家长的真实心态,也是导致当下学区房成交量一枝独秀的主要原因。
买房只是必要条件
学区房,说白了就是“名牌中小学周边能够对口入学的住宅”。春节后,学区房成交量持续攀升,原因是不少家长赶在四五月之前在名校招生的对应小区内落户。房地产时报提醒,学区房往往对户籍、时间等有着详细规定。比如华师大附小对口的曹家巷小区,不少中介表示,购买该小区1-15号的房源,就可上华师大附小。但知情人士透露,1-15号房源是轮号的,比如今年1-5号的户口能上,明年6-10号的户口能上,后年11—15号的才能上。 “即使买了1-15号的房源,也不能保证能上华师大附小。如果没轮上号,只有再找关系。 ”静安一师附小对口的四和花园,除了买房要求之外,还要求同时有大人和小孩的户口。其中,小孩户口要求满一年。大人如果是父亲或母亲,户口也要满一年;如果是爷爷或奶奶,户口则要满两年。
不少中介私下表示:“学区房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买了学区房不能保证进名校,但不买肯定进不了。 ”
背后“花头”还有很多
除了许多“台面条件”外,学区房还有不少“台下条件”。一位在某区重点小学任教多年的教师向房地产时报透露,学区房是个卖点,但并不保进保出。如果这样操作,校舍、师资、设备将难以承受,所以学校每年都要对所在辖区的新生摸排登记,根据生源情况指定电脑派号、摇号、轮号等,以控制生源数。因为学校创出牌子以后要面临升学压力,引进的师资薪水要高于普通学校,加上添置校舍、设备等花费,怎么办?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能“把路弄窄”,这样学校才能不断有“活力”。
比如某重点小学以某条马路为界,南边的可以进,北边的不能进,要进必须付赞助费,而且赞助费还属“三无产品”:无收据、无发票、无协议。因为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不能收赞助费,不好留下证据,只能“周瑜打黄盖”,彼此心照不宣。
最新计划尚未公布
如今不少中介卖房时,都很肯定地答复你,可以上某某名校。值得提醒的是,各区今年的小学和初中招生计划尚未公布,各校对口入学的住宅小区会随着招生计划数与地段生源数的变化而存在变数,不会每年都“铁板一块”。往年的招生计划,仅供参考。另外,有些中介人员对学区招生情况一知半解,还有些为了拉生意知道了实情也不向购房者说明。购房者仅凭一面之词,就容易买到“山寨版学区房”。(记者张之花 唐作民 田苗苗 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