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一千万”概念再次回到人们视线当中,不过今年的主角由上海变成北京。日前,在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表示,政府要在3年内,建立10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00万平方米限价房。
刘淇表示,提出“两个一千万”,是为了对房价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北京房价上涨过快、房价高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1月26日,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总结2006年政府工作时坦言,北京房价增长过快,将采取措施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房价破万
去年,北京房价更是创下了连续七个月两位数增长的纪录,位居各大城市房价增长最前列。而来自北京市建委公示数据和市场公开的信息,去年12月,北京市新开盘项目整体开盘均价为10369元/平方米,与11月相比上涨了23.6%。
除新房市场外,北京市二手房房价同样涨势凶猛,据统计,2006年北京市二手房价格达到了7155元/平方米,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18.6%,相比2005年的11.6%还要高出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有房价都是北京市12个行政区的总平均价格,其中包括密云、延庆、怀柔等远郊区县,上述区域新房均价仅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换句话说,北京市城八区的房屋均价已经远超过了1万元/平方米。
实际上,自去年开始,包括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北京市政府出台的相应细则等,北京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小,并日益加大,但似乎一切都难以抑制房价上涨过快势头。作为北京市委副书记,杜德印在北京“两会”上将高房价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全国市场、投资需求以及集体置业。这些现象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把住房当成生活必需品,所以不仅是工薪阶层、中低收入者,甚至白领也都感到恐慌。这样就出现了将房子作为生活必需品和投资投机行为的结构失衡。
冲动型消费
针对日益高企的房价,北京市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分析认为,除了房产市场的供求关系紧张、房产交易环节各项税费征收导致的税费转嫁房价等客观因素外,消费者的置业冲动是非常重要的主观因素。
所谓“买涨不买跌”,房价的快速攀升正成为拉消费者入市的一种动力。链家地产方面进一步分析认为,楼市中的冲动型消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便是刚性需求的提前释放型。受当前房产市场供不应求状况的影响,许多原本可以延缓几年置业的人群出现了需求提前释放的状况。
链家地产方面进一步表示,经济能力的过度透支也正日益普遍。在当前房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前提下,许多年轻置业者为了完成购房置业的目的,不仅将自己的所有积蓄倾数拿出,而且还动用了自己父母的大部分积蓄,用于买房的首付款支付,然后自己再贷巨款,也就是目前流行所说的“啃老族”和“房奴”的混合体,而这也是当前国内置业者中最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当买完房之后,自身的生活质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种方式也是属于冲动型消费的一种,而这也是推动价格高升的重要因素。
此外,楼市中“一步到位”型置业十分普遍,合理、有效的“梯级消费”模式得不到认可。
自2005年大规模宏观调控开始,从中央政府官员到业内专家,都多次提到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然而,就目前来看,高房价引起消费恐慌,从而拉动消费者轻率入市的恶性循环尚未打破。
“两个一千万”救市
“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商品房市场结构不合理,价格上涨过快,违法违规用地屡禁不止,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王岐山在总结2006年政府工作时坦言。
用王岐山自己的话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放出调整房地产结构、抑制房价的信号。
“政府要在3年内,建立10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00万平方米限价房,从而对房价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两会”期间,在北京市人大东城区代表团会议上,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已明确表示。
实际上,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自去年开始已经成为政府工作重点,北京市甚至已经预留了几块限价商品房建设用地。只是相关土地推向市场的时间目前尚未确定。
另外,经济适用房的内循环制度亦开始探索。根据中央“租售并举”的经济适用房新政,北京市于去年年底提出,政府将作为主体参加到经济适用房市场中去。据了解,相关“政府回购政策”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
反观上一个提出“两个一千万”的上海,尽管政策的推行尚需一定时日,但政府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房价的信号被明确释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的消费冲动,并在过去一年中起到了平抑房价的作用。
此种前提下,针对北京市的“两个一千万”,业内人士表示看好。不过杜德印也坦承,提高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能力“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