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孙宏斌把顺驰中国55%的股权卖给了香港路劲基建公司,这意味着一个地产行业的神话故事走到了终结。公司永远是企业家的生命和希望之所在,孙宏斌卖掉顺驰意味着他的事业暂时走到了尽头。
大多数业内人士把顺驰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扩张速度太快,笔者则认为,这只是顺驰失败的表面原因,不是根本原因。顺驰高速扩张不仅仅是因为孙宏斌的执着与冲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制度上的某种缺陷所致,更直白地说,是地方政府把孙宏斌送到了“绝境”。
就在顺驰易主的第二天,9月6日,顺驰的买家——路劲基建董事局主席单伟豹对媒体表示,顺驰目前拖欠的土地费用加上银行贷款余额,总数高达46亿元。这是公司新主人向公众披露的信息,真实的拖欠款很可能会大于该数据。导致顺弛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这些拖欠款,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其中有些蹊跷:这些拖欠款的债主都是地方政府,这些地方政府为什么容忍顺驰如此赖帐?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金方面的一再容忍,孙宏斌即使有天大的冲动也不会欠下如此多的钱,顺驰也就不会走到“绝境”。
地产行业内部谁都清楚,顺驰能够维持高速扩张的秘诀就是拖欠政府的土地出让金,而政府之所以能够容忍顺驰拖欠土地出让金,是因为它能够维持本城市的土地及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也就是说,顺驰和地方政府达成了一个双赢“共识”:顺驰在政府土地招、拍、挂时尽力叫高价格,这有利于维持本城市的房地产的繁荣;在高价拿地之后,拖欠政府的土地价款,这有利于维持顺驰的资金循环。政府与顺驰是各取所需。
笔者在2004年就写过《地方政府推高房价的五大绝招》,其中之一就是“故意推高新出让土地的价格”,“831”大限之后,在“招、拍、挂”制度下,如何让地价在新的制度下不断上涨成为各地方政府最关心的问题。孙宏斌作为一个地产界的“黑马”,第一时间洞察了各地政府的心思,并立即运用自己的商业模式攻城掠地,从天津迅速走向全国,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他的商业模式就是顺驰和地方政府之间双赢的“共识”。从这个角度看,孙宏斌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他能够从制度的变迁的“危机”中迅速找到商机。
顺驰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地产行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2004年孙宏斌高调宣布当年销售收入要超过100亿元时,业内无不震惊。孙宏斌的确有过人之处,他是靠二手房代理起家,对客户需求反应灵敏。但让业内大惑不解的是顺驰维持资金链的秘诀:截至2003年年底,顺驰预交地价的资金在人民币70亿元以上,进入2004年第一季度,预付资金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从资金流上看,除非有强大的财团或银行做后盾,按期交付地价款是不可能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顺驰的资金秘诀渐渐被世人所破译,顺驰是依靠与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和土地之间的不正当的利益关系来维系资金的周转的,难怪很多人认为顺驰是一种破坏行业竞争规则的“害群之马”。
把顺驰看作地产行业的“害群之马”是有点冤枉,真正的市场竞争规则的破坏者并非顺弛,顺驰充其量只是一个马前卒而已。
如今,顺驰的故事已经演绎得差不多了,但要使顺驰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应该更多地反省制度上的缺陷。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尹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