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楼市本土品牌崛起 树立美誉度是发展之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南昌楼市本土品牌崛起 树立美誉度是发展之道
2009年05月06日 18:16 来源:江南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几年来,南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楼市发生巨变的重大因素是外地与本土的品牌地产企业齐头并进。特别是在经历2007年的疯狂、2008年的调整和2009年春季的回暖,品牌地产企业经历和见证了红谷滩、青山湖、象湖新城等板块的崛起。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下一步,他们是按兵不动、抄底买地,还是撤离地产行业?他们的发展策略是什么?未来南昌地产品牌地产企业应该做些什么?让我们在红五月里将焦点聚集在这些品牌地产企业身上吧。

  记者曾于2002年撰写新闻稿件《南昌楼市即将进入品牌时代》,当时引来争议不少,因为当年楼市才刚刚起步,购房者需求相对单一,只要是环境好的花园住宅小区,只要是三房四房的大户型,就成为了热销产品,外省市的开发企业相对比较少,地产商还主要是以承建商转型的为主。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大众化的市场逐步向小众化市场转变,购房者的需求呈差异化,不仅仅满足于一个花园一个大户型,不少人更为追求的是品牌与品质,因为品牌带来的是身份,品质带来的是舒适。

  全国性品牌站稳

  2001年,万科、绿地、万达等全国品牌房地产公司大举进入南昌,给南昌楼市带来了全新的开发理念与营销模式,南昌的购房者从而对地产品牌企业有了了解。

  2002年,南昌楼市逐步转热,市场受各种利好刺激,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与此同时,中大房产、莱茵置业、浙江烟草等浙商纷纷介入南昌拿地。据当年统计,来自浙商的房地产公司所购土地为总拍卖量的54%。

  此后,沿海、保利、中凯等更多的全国品牌房地产公司在南昌寻找投资机会,他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物业管理模式,人性化的服务理念逐鹿市场,带来了楼市的巨大变化。

  本土品牌崛起

  南昌楼市曾经有一种怪现象,一个开发企业开发某楼盘用的是一个开发公司的名称,而开发另一个楼盘却又注册一家新的公司,开发公司的名称频繁更改,其意为“逃避应负责任”,但同时这也让本土的开发企业失去了打造品牌的机会。

  南昌的房地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包工头”阶段,即由个人承包房地产项目,开发商即为建筑商;第二阶段是“房地产开发公司”阶段,此时有了注册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商与建筑商分离;第三阶段是“多商齐聚”阶段,有了投资商、开发商与营销代理商等,专业对口,分工细化,楼市也由此走上成熟开发之路。

  随着楼市的发展,本土地产企业开发的楼盘在规模、品质、环境、物管等方面与外地品牌楼盘相比毫不逊色,这同时也让让不少本土的地产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纷纷在品牌上大做文章,恒茂、高能、世纪、丰源等地产企业在精心打造自己的项目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地产品牌建设不遗余力。经过几年的锻造,本土的几个地产品牌企业深入人心,其开发的楼盘成为购房者首选。

  领头雁效应

  品牌是一个企业一种产品的品质,品牌在社会公众中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综合。它包含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一个好的品牌不仅要有自己的内在的高品质,好品行,而且这种高品质,好品牌要为社会公众所认知,所接受。在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大多数企业在短期的利益面前,很容易忘记品牌的保持,忘记长远的利益,只有时时心中装有品牌的战略,时时把企业作为企业的长期的发展战略,不以暂时的蝇头小利抛弃企业的文化,这才是房地产要走品牌发展之路的根本之目的。

  面对全球的金融危机及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现状,未来的地产市场充满众多的变数,很多的地产品牌企业也在彷徨与犹豫。目前的南昌楼市,打折、价格战现象非常严重,市场引导的也是价格成为购房的第一因素,但这种现象也只能是短暂现象,房子不同于其他产品,它是大宗消费品,是一个长久的固定资产,它需要的是品牌企业来支撑。因而品牌地产企业在当今的市场之下,更应该充当行业的领头雁,主动引导市场的品牌的维护,担起行业良性发展的主力责任。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南昌的不少地产品牌企业,还是在着力打造自己的产品,削减自己的利润空间,以较为合理的价位,提供最具性价比的房子,维护好自己多年创建的品牌形象。当然更多的地产品牌企业在弱市当中,主动拿地,深入南昌各个区域发展,为城市建设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些企业的应热之举,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也是品牌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文/记者胡江

【编辑:刘丛丛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