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地王”产生的根源不在于买家是央企(国企)还是民企,而是房地产开发资金的过度充裕和地方对土地开发的过度依赖在作祟。如果银根不调、“土地财政”不变,即使央企退出,依旧会有更多的民企竞夺“地王”,土地市场的虚火仍将燃烧。 (新华网)
潘石屹进军上海考虑拿“地王”
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对于今年的发展底气十足。“我不像万科的王石,为自己设定‘不拿地王’等条条框框,我觉得‘地王’是个模糊的概念,有总价地王、单价地王,各地还有各自的地王,一幅土地只要各方面条件合理,我就会考虑去拿。”
潘石屹认为,“目前楼市内普遍售价贵、租金回报率却很低,特别是住宅,这说明是有泡沫的。”他还指出,中国房地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是集中了全社会大量的资金,“其他行业和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机会,许多企业转向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今天土地和楼市的高价局面。我是支持限制开发贷款的,今年已经在收缩。另外,这次拿央企开刀也有这方面考虑,央企抢‘地王’的最主要原因也是钱太多、资金成本相对于民企又低。不过,对于像得了癌症的楼市来说,限制央企只是‘化疗’,‘杀死’78家,可是活下来的细胞可能更‘生猛’”。 (《上海证券报》)
对话
葛红兵:“地产商被妖魔化了”
广州日报:《上海地王》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现实?这些创作素材您是如何得来的?您的小说数易其稿,最后一稿改掉了几个地名和人名,是为了避嫌吗?
葛红兵:我写作,首先要做历史资料的梳理、现实人物的采访,我一直相信,生活比想象的更丰富。
我有些房产界的朋友,有的做得很大,我自己也做了一点房产投资。最后一稿,我改掉了几个人名和地名,的确是为了避嫌,我不希望读者把它和某个“真人”对号入座。小说家总是希望他笔下的人物比现实中的更清晰、更完整,他在这些人物和事件中注入了太多的主观成分,而对号入座会损害这种清晰和完整的独立性。我希望我能说清楚,这是一部纯文学作品,读者没有必要把它和任何“真”的故事相联系。
广州日报:《上海地王》是一部深描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小说,而一种制度往往影响一个社会的格局,请您谈谈今天高房价的畸形经济和土地制度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