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房价成了非常热点的话题,敏感到很少有地产开发商愿意接受采访。实际上,影响着中国房价的,还有一群人,那就是著名的“温州炒房团”。一直以来,温州炒房团都是神秘又引人关注的。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是不是也承受着调控政策的压力?他们会退出炒房大军吗?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他们,近距离解密温州商人的炒房经。
这些炒房团人士非常关注国家政策,经过十多年在房地产市场的“摸爬滚打”,他们摸到了调与涨的“奥秘”,总结出“调涨不调跌”“越调越涨”“调后报复涨”等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宏观调控对温州人作用有限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和平、方益波发自温州 最近,迪拜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一直在等迪拜一家开发商的消息:他和11名温州商人看好了迪拜的一处房产,打算“团购”,每人至少要拿下两三套。不过,对于他们分期付款的要求,开发商还在研究中。
去年年底迪拜危机发生后,陈志远等人就“忙”得不亦乐乎。他说,危机就是商机,要“趁人之危”抱团抄底。
再战迪拜
陈志远带领10多名温商已先后4次赴迪拜有目标地考察楼市,最后看中了新落成的“世界第一楼塔”哈利法塔(迪拜塔)旁边的几幢30多层的高楼。
陈志远和“购房团”的成员们始终看好迪拜的潜力,在他们眼里这颗“阿拉伯明珠”尽管遭受债务危机,它依然是世界新兴、火爆的旅游目的地,住房依然相当紧张。
陈志远告诉记者,迪拜目前房价较低,已经“基本触底,是下手的时候了”。他们锁定的那几幢房子品质高,环境好,升值空间大。而且,迪拜的政策也好,勿需缴纳房产交易税等税费。
金华温州商会会长姜永忠也是抄底行动发起人之一,他介绍,受债务危机影响,迪拜房地产业售价一落千丈:2004年,迪拜房地产业起步,当时迪拜塔旁边的房子均价合人民币5.8万元/平方米左右。2008年,这一价格已飙升至14万元/平方米,一度甚至超出20万元/平方米。不过,目前的均价仅为7万元/平方米,比最高峰时跌去了2/3。
“迪拜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目前每平方米也仅为2万元至6万元。”姜永忠说,大家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考察,就怕行情看不准,或许还有下降空间。
而陈志远认为,迪拜塔旁边的房子,每平米合人民币4万元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比起2008年的10多万元的天价和温州的房价(目前郊区房价也要三四万元),迪拜当然是我们的首选。”他说。
据了解,受债务危机影响,一些温州人原先在迪拜购买的房子并未像外界所传的那样“套牢”。
“好比原先花50万买了一套房子,后来升值到200万元,因债务危机导致跌至100万元,这不叫‘套牢’,只是相对而言有所损失,这种损失属于可控、可承受的,这些人现在又忙于奔波各处‘抄底’。”陈志远说。
迪拜债务危机以来,已有数十名温州购房团成员在迪拜购房成功。
“不需按揭,全部一次性付清”
最近一段时间,国家频繁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并实行金融紧缩,一部分温州商人开始持币观望。迪拜房价接近谷底的消息给了这些资金一个很好的出口。上海一家旅行社的人士介绍,春节期间,去迪拜的旅客数量比去年同期高出近两倍,其中40%的人来自温州。
不过,记者在与温州商人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大部分人还是留在国内,专攻国内楼市。
“我们现在主要靠的是企业、社会和行业的海量资金,有银行资金更好,没有照样投资购房。”面对政策紧缩,在温州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唐先生和田先生等一批炒房巨头或领军人物依然“很自信”。
一些从事制造业的“炒房巨头”告诉记者,他们把大量资本投向房地产的重要原因是:办企业很累,却不太赚钱,利润率只有1%~3%,只能勉强发工资。而开发建房、投资炒房轻松得利,利润巨大。
参与炒房的温州人来自各行各业,主营兼职、三教九流、男女老少皆有,其中“太太炒房团”名声响亮。实际上,购房团的“精锐部队”是一批来自企业的老板。
炒房团中还有一支鲜为人知但能量超大的人群,那就是人数众多、腰缠万贯的华侨、海外温州商人。据许多炒房团人员透露,海外购房者的炒房量占整个温州购房团炒房量的50%以上。
在法国做服装贸易的年轻女士胡小洁就是其中一员,她“下手”着实惊人,商铺整排整排通吃,住宅一买就是半幢楼。她说,300万元人民币的房子只要30万元欧元,再贵的房子也觉得便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