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调控背景下的楼市:开发商又耍"自买自退"(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新一轮调控背景下的楼市:开发商又耍"自买自退"(2)
2010年01月22日 07: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杭州:

  又现“退房大单”楼市多空转换的“前奏”?

  □记者 柴骥程 裘立华 杭州报道

  2010年元旦刚过不久,资本敏感度较高的杭州楼市骤然怪象丛生,当地房管部门主办的透明售房网显示,杭州的一些楼盘连续出现退房大单。

  人们记忆犹新,就在2009年5月,杭州楼市出现“井喷”行情之前,也曾出现过类似的退房大单。但是,眼下的这些退房大单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是房产商又在变幻什么花样,还是投资客开始悄悄撤离?面对记者的调查,各方人士莫衷一是,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一些楼市高位接盘者的情绪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一些开发商也急于脱手去年制造虚假交易的“捂盘房”。

  杭州再现集中退房现象

  2010年1月15日,杭州市房管局主办的杭州透明售房网出现异样的信息,杭州主城区单日退房21套,其中,去年被热炒的杭州钱江新城区块的赞成太和广场当日退房18套,另外,杭州经济开发区的之江铭楼和朗诗国际街区为2套和1套。

  而在此之前,杭州的郊区楼盘已经出现类似的情况。据杭州余杭透明售房网显示,就在元旦假期后的第一天,1月4日当天退房高达43套,光这一天的退房套数,就要高于余杭区去年12月份全月退房的总和。

  退掉的43套房源分属宏程、华达、中港绿泰等18个房产公司,从地理范围看,位于杭州城西的余杭闲林区块的退房比例最高,占了20套。一天就出现如此集中的退房现象,在以前几乎没有出现过。

  按照“温州炒房团”的说法,浙江炒房资金一直把杭州楼盘当作“首炒之地”,因此杭州的房地产市场也成为投资资金最敏感的区域。

  因此当去年年底中央有关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之后,杭州房地产市场立刻有所反应。杭州透明售房网显示,去年12月29日到31日的三天时间内,杭州主城区共退房26套。12月29日,当天退房10套;12月30日,杭州主城区退房八套;12月31日,又退了八套,其中钱江新城一楼盘就退了六套。根据透明售房网的公示,12月份退房数量达65套。

  房地产商又耍“自买自退”花招

  当楼市处于非常热或者非常冷的两个极端阶段时,“左手倒右手”是一些开发商屡试不爽的“招数”。

  2009年5月,当杭州乃至全国楼市走出金融危机阴影进入“井喷”行情之前,杭州楼市也集中出现了退房大单。据记者当时调查,金融危机爆发后,开发商们因为资金链紧张而走投无路,于是通过虚假交易利用自然人信用向银行套取资金。随着楼市回暖,开发商又借市场转暖之机,急于回购之前为托市而“自卖自买”的房产,并悄悄出货。

  在此番退房大单中,记者发现,退房者身份同样充满疑问,其中有开发商的关联公司、内部职工,甚至包括房产公司负责人。杭州经济开发区之江铭楼在1月14日和15日共退了三套房产,退房者同为一名姓周的男士。当地媒体报道称,此人为公司的老总。

  1月15日赞成太和广场楼盘所退的18套房产,是该楼盘8号楼23层和24层的房子,其开发商为浙江金潮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原购买人为浙江赞成发展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浙江金潮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系浙江省赞成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赞成房产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内部的退房并非外界所言的因素,而是“市场因素”。他们解释说,这个楼盘23层和24层每层有九套房子,在施工过程,每层九套房子做成了一个大通间,没有墙体分割,现在是想将每层做成一本房产证,于是向房管部门申请先退房再重新买进。“一层楼只做一本房产证。”对于这样的解释,有网友说“鬼才相信!”

  退房主因:投资客撤退,刚需消费者观望

  针对当前楼市出现退房增多现象,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说:“有关房地产调控的新政策刚刚出台,后市不明朗,购房者信心不足,大家都在观望,这是首要原因。”

  住在杭州网首席评论员丁建刚认为,目前的退房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开发商自买自退,或许是开发商为内部关系户预留房源,或许是楼盘开盘后开发商“自买自卖”制造虚假交易的房子;二是一些购房者对房地产后市信心不足,当时又是高价买进,认为房价涨不上去,只好以退房方式解除合同关系,规避投资风险。

  赵杭生认为,必须承认当前的退房者大部分是投资客。新政策将自主、改善型住房与投资炒房分别对待,投资客看到受益不大,投资策略改变,投资节奏也跟着放缓。退房者中也有出于刚性需求买房的,但是在大家纷纷观望情况下,买方之间还会产生相互的心理影响,“反正大家都看不清,有人说不好,立马就会有人见风就是雨,引发大量退房的现象”。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