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月底前清理囤地 北京房地产限外令已重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国土部月底前清理囤地 北京房地产限外令已重启
2010年01月14日 09:31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10年的楼市,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岁末年初经历了轮番的政策“打击”。限囤地、限外令、限返点……既然被列入了过热行业,就必然要面对更多“限”字当头的政策,虽然落地尚待时间,但“透明”与“有序”正一步步走来,无论是有房子还是租房子的人,谁都期盼着由此带来的“规范”。昨日,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六部门相关领导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详解了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

  限囤地:万顷土地过半因政府原因闲置

  国土部:1月底之前基本处理“干净”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介绍说,截至2009年底,全国仍有约1万公顷闲置土地,其中有54%是政府原因造成的,包括规划调整、土地经济纠纷造成司法查封等,致使土地不能按期开发。针对这些问题,国土部正在安排清查处理,要求各地在2010年1月底之前基本处理完毕。

  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跌宕起伏,“地王”频现、土地闲置、开发商囤地,土地、房子比着飙价。政府除了坚决回收流动性外,在国办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增加土地的有效供应,提高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地比例,以打击开发商囤地,清理闲置土地,以期能有效抑制不断疯涨的房价。

  之前,国土部通报了9省(区、市)18宗开发商的囤地案,其中囤地最久的长达五年多。按闲置原因分类,企业自身原因的有5宗,政府拆迁未及时交地原因的有5宗,城市规划调整原因的有5宗,其他政府及有关部门原因的有3宗。通过本报记者对上述被曝光的18宗地块所属公司逐一调查后发现,大部分都是既无正规网站又无法找到背后集团公司的“空壳”公司,有的公司登记电话竟然是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电话,还有的公司甚至在酒店里办公。此外,在这次国土部公布的18家囤地企业中,经记者证实有国企背景的企业有6家,其余企业由于资料不全尚不能确定其企业性质(见本报2009年12月24日5版《18块问题地皮多为“空壳”公司所囤》)。

  开发商大量囤地必将导致“地王”频出,从上述原因似乎可以看出,“地王”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政府对闲置土地处理不及时,导致开发商连连叫苦“土地不足”,甚至有不少开发商公开表示:囤地是必须的,要应对今后土地不足,房地产是要囤地的,手里有粮心中才不慌。

  贠小苏称,2008年,全国房价下行时,全国60%的土地卖不出去,因此“地王”的产生是源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房价上涨预期过高,相互竞争抬高了地价,而不是制度原因。

  2009年,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土地市场“地王”涌现,土地市场交易纪录一再刷新。据有关机构统计,2009年中国单价“地王”前10名平均楼面地价达每平方米2.5万元人民币,预计全国土地出让总额可达1.5万亿元人民币。

  对于“地王”现象,贠小苏表示,第一,绝大多数“地王”是位置好的优质地块;第二,是企业对房价上涨预期过高,相互竞争抬高了地价,而不是制度造成的;第三,对“地王”频出的现象,同其他已供土地一样,严格依法实行管理。

  贠小苏说,监管地价,要根据不同的住房要求和标准,实行不同的土地地价的监管和供应。对中低价位、中小户型,限价房,公共租赁房等三类住房,可用“限房价、竞地价”,以及“招投标的综合评价得分”两种方式解决地价问题,研究采用这些手段来监测控制地价、影响地价。总体来讲,要在坚持市场配置的原则下,完善制度法规,促进地价平稳发展。

  针对开发商常常抱怨“土地不够”的问题,贠小苏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土地供应上,截至2009年底,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手中已经拥有近300万亩的土地,可以说已供土地保证今后两三年房地产开发用地是没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全国各级土地储备中心截止到去年底,储备土地22万公顷以上,增加房地产供地和实施房地产用地调控应该说也完全是有保障的。

  贠小苏表示,以后将进一步做好土地的有效供应,按照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建设用地的实际需求,确保土地供应。对于已供土地,在今年将采取进一步严格规范合同签订的内容等措施,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监管,特别是对土地出让金的收缴,对土地开竣工时间的限定,对闲置土地的查处和监管等各种措施,有效促进已供土地及时按规定开发,以保证已供土地及时建成各类住房,确保人民群众居住需要。另外,在采取措施促进土地合理及时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用地和囤积土地、倒卖土地等行为。

  有业内人士认为, 若能严格执行打击各类违法用地和囤积土地、倒卖土地的行为,对于缩短房地产企业开发周期、防止囤地囤房,可能会产生一定成效。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