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套婚房,80后青年张林带着妻子毅然背起了行囊,离开了上海这座他打拼了4年的城市,回到了老家南宁。今年11月23日,本报“后毕业时代·青年生存成本调查”系列报道曾刊登《月薪过万,80后小夫妻为一间婚房挥别上海》一文,主人公张林一度成为本报热线电话中广大读者热议的对象。
当张林夫妇终于在老家一圆婚房梦后,记者再度与之对话。张林说,终于住进了属于自己的大房子,生活也安逸了不少,但离开了上海这片广阔的舞台,他仍然心有不甘。
回溯
无奈离开仍然想念
今年9月,对张林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若干年前的这个季节,张林带着梦想来到了上海打拼,几年奋斗下来,张林月薪过万,但是他却始终没能追上上海房价的脚步。因为一套婚房,已经立业却无法成家的张林不得不正视现实,最终,他带着妻子踏上了回乡的列车……
对于每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除了为事业拼搏之外,直面生存压力也是必经的人生考验。于是,就有了本报的“后毕业时代·青年生存成本调查”系列报道。从租房太贵只能住包年宾馆的上班族,到第一份薪水一半送给了“红色炸弹”的职场新人,从“陆家嘴人才金港”到去周边城市寻求更好发展,我们在关注,我们在呈现,我们携手相关部门与专家,一起来为“后毕业时代”的青年群体寻求解压之道。
张林的故事一度引起了本报热线的爆棚,不少读者纷纷向本报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与建言。如今,几个月过去了,离开了上海写字楼的张林说,自己“仍然想念在上海拼搏奋斗的日子”。
回访
回乡买房
“终于有了大书柜和太阳椅”
采访张林是一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身为每天西装笔挺进出商务楼的白领,张林稳重、成熟。然而非工作场合中的他,乐观、幽默,像所有80后一样充满朝气。张林说2005年是让他感到矛盾的一年,那一年他拿到了月薪5000元的offer让所有同学羡慕,也是那一年,上海的房价并不高,可是他没有能力付首付,只能每天从一些漂亮的住宅小区门口经过,却无法拥有自己的家。
离开上海数月,一直苦于自己没有“安身之所”的张林终于在老家买了房子。张林说,比起在上海买房时的捉襟见肘,自己在上海拼搏几年的积蓄在老家置业显得“绰绰有余”,一套3房2厅的房子终于让他和妻子一圆婚房梦。
张林说,刚毕业时,自己曾经和妻子梦想过,未来的家应该有一间大大的卧室,阳光可以透过窗,晒满整个房间,书房里可以安置一个大大的书柜,让他们一直因为住房困难而“屈居”床底的书都能有地方摆放。“阳台里还要放一个太阳椅,周末我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晒太阳。”
然而,由于上海房价的不断飙升,张林一度认为这个梦想可能永远无法实现了,“那个时候我觉得如果能在上海买上一间一室户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如今,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上海,张林终于拥有了梦想中的房子,150多平米的房子在老家的市中心。
对于这间让他们圆梦的房子,所有的装修都是按照以前在梦想中的样子设计,夫妻两人还特意多留了一间客房出来,让双方老人来的时候可以有地方住。摆脱了原来蜗居的生活,张林说,住得舒畅了,自己的心胸也宽广了不少,未来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失去梦想
“上海有我大展身手的舞台”
有了房子,有了全新的生活,终于成为“有房族”的张林说,原本不理解他的父母现在终于可以理解他的无奈,和双方老人此前的一些不快也终于烟消云散。结束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小夫妻两人的矛盾也减少了。然而,张林却私下告诉记者,对于目前的安逸生活:“我一时还没有适应。”
凭借在上海傲人的工作履历,张林在家乡找到了一份人人称羡的工作,薪水不错,每天都是朝九晚五,工作强度也不大,与上海的工作强度相比,张林比喻说:“现在一天的工作量大概相当于我在上海1小时的工作量。”
正是因为老家的工作节奏并不快,张林说自己基本上上班的8小时过得十分轻松,每天下班后,他还能去接妻子,两人一起去菜场买菜,回家做饭。“晚上看看电视,上上网,生活变得非常安逸,也比较规律了。”
工作轻松了,曾经在上海无法做的事情张林也终于有时间做了。“下班回家就看碟,听音乐。因为不用在周末加班了,我还买了一部相机,有时间就出去散步采风。”而这些都是在上海工作时,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根本不敢想象的生活。
虽然终于过上了有房且安逸的生活,可是采访中,张林却始终透露着一丝遗憾。“毕竟自己还年轻,还不想太早进入‘养老状态’。”轻松的节奏常常会让他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无所事事,而每到这个时候,在上海忙得连喝水时间都没有的工作画面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在张林眼前。
下班回家上网时,打开MSN,上海的老同事们大部分都显示着“忙碌”状态,张林说,他常常会想起和一群同事在公司熬夜加班奋斗的情景。对于现在的状况,张林形容说,自己收获了一栋房子,却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理想,“我依旧怀念在上海的日子,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自己还有机会回上海,毕竟那里才有我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