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危机会否“传染”中国内地楼市(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迪拜危机会否“传染”中国内地楼市(2)
2009年12月03日 13:0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走势分析3

  豪宅市场继续“高烧”?

  今年的内地楼市中,“豪宅”绝对是一个敏感词。今年下半段,正是依靠上海、北京等地的豪宅销售井喷,才使楼市在刚性需求大量释放后,依然能保持强劲的购房需求。时至岁末,全国第一贵的汤臣一品已卖出16万元/平方米天价。整个11月份,上海单价8万元/平方米以上的豪宅卖出了58套,刷新了上海的成交纪录。

  但不可否认,外部需求的萧条,以及通货膨胀预期,客观上助推了今年的“豪宅热”。一些地产商曾在今年7、8月份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很多企业家在出口不力的情况下,把办公司的资金投入到楼市,购买豪宅。等经济复苏后,再将豪宅通过抵押、出售等手段套现。

  豪宅热卖,也让很多开发商扎堆建豪宅。恒大、富力、星河湾、绿地、北京首创,乃至万科等开发商就大举进入太原,想把房子卖给“煤老板”。

  在明年全球经济复苏后,外部需求可能重新活跃,实业家们若把资金转出楼市,明年的豪宅市场还能像今年这么火吗?

  夏宇认为,一些重要的资源产业如煤矿,今年已在进行“国进民退”的资本重组,将弥补部分出口行业的产业资本撤离后的“楼市空白”。上述企业家在企业业务暂时未落定时,会大量购买豪宅等产品,这使得豪宅市场仍有空间。另外,与目前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目前内地的豪宅总量仍是不够的,因此不会有过剩危机。

  陈啸天认为,经过多年熏陶,收藏豪宅已成为富人们的一种爱好。这种收藏爱好将会在明年进一步放大,进而释放出更多的豪宅需求。

  陶琦则预言,明年上海、北京等地的豪宅与普通住宅间的价差将拉得更大。

  走势分析4

  明年还会闹“楼荒”吗?

  几家地产分析机构的负责人普遍预计,明年的市场需求虽然比不上今年,但肯定不会太差。既然需求不减,那么明年的住宅供应难免会成为一个问题。

  由于新建商品住宅的供应不足,今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了全年新开工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的情况,“楼荒”现象明显。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说,按照目前的市场需求,到明年6月份,上海商品住宅的存量将跌破400万平方米。

  不过,地产机构普遍认为,明年楼市虽然会存在供求紧张的可能,但情况要比今年好。

  陶琦的理由是,今年已有大量土地入市,这些土地都严格规定了开、竣工时间,以防捂盘。与此同时,国家也鼓励开发商投资建设项目,明年的供应量应该要好于今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10月,全国商品住宅开发总投资额达19954.21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4.1%。

  夏宇认为,目前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判断,只能预测明年上半年的楼市。明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地产业的政策面是否依然如故,就要打个问号。在此情况下,有战略眼光的开发商纷纷加快了开发、销售进度,如万科、金地等开发商已提出施工9个月销售,绿城更提出施工6个月销售。

  走势分析5

  明年房价继续上涨?

  11月,上海全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8686元/平方米,环比涨9.64%,比2月份上涨47.45%,而上海2008年职工平均年收入也不过3万余元。

  房价与个人收入之间的悬殊差距,被认为是楼市泡沫的一大特征。按照目前的购买力,新房屋卖给谁?

  夏宇认为,普通购房者还是明年尽早买房为好,否则后续房价还会进一步上涨。在他看来,货币的宽流动性政策在明年上半年继续有效,据估计明年将发放6万亿~7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这为部分高价房的销售提供了大量“子弹”。

  同时,各地推进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购房需求。陶琦认为,上海、北京、深圳等拥有政策资源的核心城市,将进一步通过产业升级,吸引财富阶层的导入,进而形成新的购房需求。

  另外,一些城市商品住宅供应窄的问题,将在明年进一步暴露。陈啸天说,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上海的商品住宅供应就一直有较大的缺口,只是在宏观调控的抑制下,一部分需求在2005年和2008年没有得到释放,造成了当时市场的滞销。在宏观调控政策放松时,这些问题将再次暴露,因此房价的上涨很难避免。

    记者 杨羚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