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CRRC中国不动产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10月,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未能延续9月下跌的势头,反转上探至16083元/平方米,这是继8月后成交均价再次突破16000元。11月2日到8日一周,市场上新增供应房源开盘均价环比前一周上涨竟达22.17%!
与北京楼市的强烈反弹相对应的则是近来媒体有关北京“房荒”的报道。10月底,有媒体报道称,“北京楼市现楼荒,新房库存不足10万套,仅够5个月销量”。
一时间,排队抢号、开盘售罄的消息不绝于耳。“房荒”似乎已然来临。那么,这一描述北京楼市“供求关系紧张”的词汇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市场情况?
在翻阅相关官方数据后,记者发现,首先,“不足10万套”数据就不可靠。整个10月,可售房源(含期房和现房)总套数并未有低于10万套的情况出现。
有业内人士就表示,以单纯的数据作为“供需关系紧张”的依据,过于笼统。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秦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供给和需求是个动态概念,很难拿一个时间点的可售房源去衡量楼市当前的状况,城市房屋库存量没有所谓的警报线。
而中国指数研究院提供给本报记者的历史数据也证明,所谓“10万预警线”并不存在。早在2008年的前三个月,北京房屋库存均低于10万套,2008年1月1日当日,可售的存量住宅仅有9.2万套。“低于10万”在当时也没有引发“房荒”一说。
不过,尽管“房荒”并不可靠,但是它的出现依然值得关注。记者发现,在楼市波动期,“房荒”无论在北京,还是其他一线城市,都曾多次出现。但凡市场上供需双方的博弈发生变化时,“房荒”一词往往不胫而走。
因此,在“房荒论”流行的背后,不难看出,近期开发商博弈力量正在走强,他们希望借助这一论调,以支撑房价在短时间内保持高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