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海归,正抓紧青春的尾巴,陆续回国,希望能在国内趁年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这批海归多是当年国内大学的佼佼者,以公费或取得奖学金的方式出国,并多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现在他们回国的首选地是高校,希望有个好的环境从事科研工作。
虽然有国外的生活经历,但回国后的他们几乎从头来过。而当年在国内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事业还是财富都小有收获甚至颇有成就。70后海归怎样面对回国后的生活?房子是不是他们生活中的最大问题?记者采访了近两年回国的三位70后海归,希望了解他们目前的“房生活”现状。
无房无车的31岁汤老师:
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以现在的杭州房价和他们现在的收入,一套三室的商品房是肯定买不起了。尽管在杭州的生活确实有压力,但对汤老师来说,父母、妻儿在身边已是幸福所在了。
周日,记者来到杭州某高校汤老师(应采访者要求,采用化名)的家。汤老师家的房子是向学校租的,一室一厅,50多平方米,每月房租一千多元,正好跟他的房贴持平。
汤老师的家看上去确实有点挤:打通了阳台的主卧,包含了卧室、书房、儿童游乐区、衣服晾晒等多个功能;客厅里摆满了女儿的玩具、一个沙发床、一个婴儿床、饭桌,兼具客厅、餐厅、次卧的功能。“现在是我父母、我女儿和我们夫妇,一共五个人住。”
2004年,汤老师作为交换生去了美国某大学读博士,毕业后继续在美国做博士后。2008年,两个机会摆在眼前,一个是美国某大学的offer,一个是回国内高校。考虑到国内可能有更大的发展,他带着妻子和刚满5个月的女儿回国了。
回国时,学校明确告知,没有房子分。他也就租住到了学校安排的宿舍里,就是现在的家。
回来一年多,汤老师感觉事业上还算一片光明:今年刚31岁的他已经评上了副教授。不过生活上的压力却也是显而易见的:以现在的杭州房价和他们现在的收入,一套三室的商品房是肯定买不起了。
不过,房子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目前他们已经申请了杭州的经济适用房(人才专项用房),预计到12月份选房。不过听说这批房子很偏,很可能是在九堡或丁桥,这又让汤老师夫妇有点犹豫,毕竟离单位太远了。可是,总不能一直租一室的房子吧?商品房又买不起。
汤老师向记者露了家底:他和研究生毕业的夫人小芳两人的工资扣除水电房租等七七八八费用,一年不到10万元,这是他们全部的收入。
对目前的生活,夫人小芳有点不适应。“最初从国外回来时有新鲜感,等新鲜劲过去,感觉生活太现实了,有点后悔,觉得国内的生活压力其实比国外大,而生活条件相对来说国外更好。也许让孩子在国外生活会更好。”
汤老师的妈妈却宁愿过这样的日子。“儿子还是回国的好,可以天天守在一起。不过到小城市里生活会更好些,房子也便宜,物价也低些。他们赚的钱不多,我去买菜都感觉有压力。”来自湖南乡下的妈妈,说起儿子,笑中带着点无奈。
尽管在杭州的生活确实有压力,但对汤老师来说,父母、妻儿在身边已是幸福所在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五年计划:五年内,生活清贫些,大家一起克服下,自己努力搞科研,争取五年以后评上教授。他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毕竟幸福不全是靠金钱来衡量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