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关,各项或明或暗的“救市政策”,进入倒计时,是寿终正寝还是继续存在,成了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事实上,回首此轮政策的出台背景、调控的目标、以及完成情况这三个方面,再结合转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调控政策是否转向,立等看见:
一、此轮调控的背景,原因
之所以重提此轮调控的背景,完全是为了重申调控目标,再结合调控目标在当下完成的情况,推测出救市政策的准确“死亡时间”,从而为大、小决策提供依据。 这轮扩张性的调控,或者说是鼓励消费型的调控,是处在一个楼市泡沫的顶峰时期,处在一个内忧外患时期(全球性金融危机),处在一个经济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特殊时期(楼市泡沫)。因此才有了2008年的一系列组合拳:
1月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2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加强廉租住房质量管理的通知》。 这是典型的收紧型政策,旨在通过土地、货币等政策来促进楼市自身的调整。
而从下半年起,地产业连续5年的宏观调控结束:9月16日、10月9日、10月30日、11月26日、12月23日五次降息。10月22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宣布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央行宣布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可打七折,最低首付比例降为20%。12月21日《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减免营业税,放松二套房贷。从这里开始,调控基调猛然掉头,转而实行扩张性调控政策,这是典型的、隐形的救市。
二、调控目标完成的情况如何?
一定要注意的是,调控政策市否转向,看的是整体经济基本面,而不单单是楼市或者股市,抑或车市,虽然这“三市”都在经济中占据着无可代替的单位,但并不代表是“全部”、是整体。就业、投资增长、消费、CPI、PPI等等综合因素,才是政策大转向与否的关键。因为,作为最高决策者,必须考虑整体经济基本面的回复情况,再大的局部也只能是“部分”。因此,只要整体经济基本面没有恢复到满意状态,调控政策就只能是在做修正,类似“二房收紧”、信贷量放缓等,转向时机还欠火候。
另外,看一下几方面的事实:
第一是经济增速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加强。初步预计,三季度我国GDP保持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要好于前两季度。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提高7.3和3.3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的差距在扩大,预示着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升,但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是国内需求稳步走高,出口持续改善。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2%,如果剔除投资品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实际增长高达41.4%,成为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从消费来看,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7%,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9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一头独大,消费恢复来日方长,“三驾马车”依然不能形成合力。(消费、出口、投资称之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第三是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回暖迅速,房地产投资和交易快速攀升。初步统计,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为27%,前三季度新增1.06万亿个人消费贷款中,有接近80%是住房贷款。前三季度,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05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幅比1-8月提高3.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8.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7582亿元,同比增长13.4%,比1-8月提高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2%。
相比前两季度,房地产投资在第三季度,出现了强劲的复苏迹象,但房地产是一个周期性长的行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复苏,则必须要求政策具有连续性,贸然转向只会前功尽弃!更何况,房地产肩负着拉动整体经济复苏、带动就业、拉升消费信心的重任,决策层在决定政策转向的时机上,一定会慎重再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