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风险银行兜底?
毫无疑问,地价的屡创新高,最终必将影响房价的不断推高。以广州为例,6月初,广州珠江新城新“地王”刚刚诞生,已有楼盘紧接着推出80多套新货,均价接近2万元/平方米。另有开发商坦言在“地王”诞生当天卖了20多套房,并预备在第三天涨价5%。
而央企屡屡创下的“地王”价格,更被看成是央企挟银行资金,与地方政府合谋的结果,“今年地方政府土地供应的任务普遍都是比较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土地价格。”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对记者说。
土地市场供应的垄断,使得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最大来源,在经历了2008年土地财政的“低迷”之后,随着楼市的升温,地方政府显然对“地王”的产生乐见其成。
然而,在央企热衷“地王”制造的背后,2007年“地王”疯狂之后的惨状却不能不让人警醒。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18幅地王中除去4幅退地“地王”,14幅地王中7幅处于闲置待开发状态,7幅地块的楼面地价占周边楼价比重接近90%,其中两幅地块楼面地价甚至超过周边楼盘价格。巨大的土地成本迫使2007年“地王”多数处于闲置状态。
在广州,27块“地王”,24块没有开发,其中8块受到政府处罚。上海的“地王”要么退地重拍,要么退还给政府。深圳、北京的“地王”,大多闲置。
“志成企业、福州融信、苏宁集团等选择退地,万科、保利、雅戈尔选择延期,北辰实业选择低调开工,个别项目如期开盘但调低价格预期,基本上是2007年‘地王’的最终归宿。”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对记者说。
一些违规手段也随之而生,一些开发商自身难以消化2007年拿下的高价土地,便通过改变容积率等方式变相降低土地成本。违规操作以及闲置所带来的银行信贷风险,是“地王”不能不引起重视的问题。
当然,地方政府在处置闲置“地王”的过程中,也有区别对待,以保利为例,与在全国攻城略地的气魄相比,保利在广州金沙洲的两块地王“两年大限”已到,却仍然“囤而不建”。广州市国土局虽然对8家逾期未开发的民营开发商进行处罚,或罚没土地出让保证金,但对保利的这种“违约行为” 作出了“暂缓处理”的决定。
“企业的侥幸心理是存在的,不可过高估计央企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央企‘地王’重蹈2007年的覆辙也不是不存在。”赵庆明说。进入今年10月以来,楼市“价升量跌”的现象已逐步明显。
央企大规模创下的“地王”,极有可能将接替民企背负上“官商勾结”制造房市泡沫和获取暴利的骂名。( 本刊记者 邢少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