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第一次买房平均40岁 中国人买房天经地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欧洲人第一次买房平均40岁 中国人买房天经地义
2009年10月30日 11:51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家解读

  我们如今看到的事实,或许在未来很多年里,会当成很好玩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保准他们听得很兴奋,全民运动发展到今天,演变成为都去买房子,这是今天最为时髦的一件事。老朋友见面,谈不了三句话,就开始说到炒房的话题上,似乎不买房子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而你要是在租房呢,那就更不好意思了,因为那无疑是在向朋友承认:我能力不如你。

  但社会学家却对这样的现象提出了辛辣的批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学教授于长江说:“认为买房子天经地义,全世界只有中国是这样”。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又在深圳生活了5年的于长江,现在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里,他在北京也只有一套30来平方米的福利房,所以,他对“租房”和“买房”的看法似乎更值得听一听。

  记者:我们采访到一些非常个别的现象,一些人只租房不买房,但只是个案,并不代表时下的主旋律,对这样的现象你怎么评价?

  于长江:人们只愿意买房,其实并不是一个天经地义的、必然的事情,只是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现象,其实并不反映社会常态。比如回到20年前,没有人买房,城里人租公房,农村人自己盖房。从国际上看,大部分国家,个人租房或者买房,都是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并不存在最终一定要买房的必然性。认为买房天经地义,只有中国。

  记者:哪些因素促成我们现在的“全民买房”风潮?

  于长江:之所以全民买房,我认为有3个原因,一是传统消费观念,就是中国人对家的概念;二是因为民众认为社会的稳定性不够,安全感缺乏;三是我们没有建立一个安全、完善、规范的租赁市场。其中,安全感缺乏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社会保障不足,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等,这些保障不够,让人们对未来没有安全感。同时,国家对私产的保护大过对于租房的保护,使得人们对于租房普遍缺乏信任。买房和租房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买房可以让你获得对房屋的支配权,获得满足感和稳定感,但全民买房,却恰恰反衬出我们国家整个社会的“浮萍”和“移民”心态,虽然有收入,但是对未来没有安全感,没有稳定感,所以一定要买房。

  记者:现在人们普遍说不出来的心情似乎是:你要是一直在租房子,别人会觉得你没有能力。

  于长江:在中国当下,这个判断的确是这样,房子正在成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成了评价个体的尺度,变成了地位的象征,财富的炫耀。现在只要收入达到,一定会买房子,收入勉强达到,撑着也要买。中国只有极少数人不买房,但是,反观之,哪怕是中国有13亿人都买房,也不能将之视为常态,视它是合理的、必然的。这股买房的风潮更多只是反映出社会心态的不健康,从历史上看,我们总是会这样,比如“文革”时期跳忠字舞,改革开放初期摇呼啦圈,全国人民都在做一件事。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凡是鼓励全民往一个方向走,只做一件事,这个社会便越不稳定,它所解决的问题还不如引发的问题多。政策应该想办法鼓励社会多元化起来。

  记者:像你说的引导租赁市场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渠道。

  于长江:本来租房和买房应该成为互相平行的选择,但在中国,却成了一个互相促进的社会现象,它只是在跟着房地产市场上升或者下降,以至于它不能起到应有的平抑房价的作用。这在于我们的租赁市场非常不完善,你在国外能看到,一些人租房,也是会很认真地装饰,但是在国内就很难,甚至没有法律法规告诉你哪些能改动哪些不能改动;而且租赁市场也很不诚信,房东可以随时改变租金而不受处罚,在国外,这是违法的。国家没有真正去发展完善租赁市场,各个地方也只是一味地建设房地产买卖市场,所有的这些因素,导致人们对租房普遍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性。所以,使得本来可以互相平行的市场,反倒变成了相互促进,你不买房但一定要租房,而你只要租房,将来你一定还要买房。租房的优点现在一点也没显示出来,显示出来的都是缺点。

  记者:有什么建议可以纾缓目前的“全民买房”的风气?

  于长江:要是想让租房和买房成为两个并行的选择,成为个体理性的、正常的、不被干扰的选择,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个体的自由化发展,不受家族的太多限制;二是租赁市场够规范,有稳定性。比如在欧美,个体在40岁之前很多是不想买房子的事情的,但没有人觉得他有毛病,但在中国不行,我们的社会风气就是要让你“未老先衰”,你不买房,你会受到整个家族乃至社会风气的压力和制约。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