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土地市场过热 “地王”效应不盲目扩大(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业内:土地市场过热 “地王”效应不盲目扩大(2)
2009年09月25日 11:34 来源:安徽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地王

  不是孤身作战

  在房地产市场同样适应“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购房者一听说楼盘要涨价,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以前,置业顾问经常会不停地告诉客户,房子马上要调价,催促客户抓紧下定单,很多禁不住蛊惑的客户,就急匆匆地跑去售楼部交钱定房,这种现象在售楼过程中经常见到,现在“地王”出现了,置业顾问们似乎不要再重操这些老套的销售“伎俩”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司自上而下的全员策动。据了解,在政务区“地王”出现没多久,某开发商就自上而下召开会议,研究销售“策略”,更改户型,调整项目定位,提升价格,以期“见贤思齐”。

  开发商拿到地王后,如果“束之高阁”不开发,在未达到闲置地的时间期限内,需要损失的主要是地价款的利息。而如果“地王”最终退地,至多就是损失几千万元的竞买资金和地价首付款的利息。如果根据合约能找到“借口”,最终地王可能连竞买资金也不必损失,可“全身而退”。

  从一些城市的“地王”命运看,虽然很多仍未开发,正在“晒太阳”期待命运出现转折,但在地王诞生伊始,土地市场的发烧,在一定程度也扩散在楼市上。地价飙升后,虽然政府再三强调,地价高并不代表最终房价就高,但购房者仍有种心理暗示:“地价高了,以后房价还能低吗?”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地王出来后,确实是开发商、政府、银行三方受益,但埋单的是市场。开发商出于品牌和“江湖地位”等考虑,希望拍出高地价,从而可以拉升房价。而另一方面,地价拍得高,对于政府拍地也有好处。今年中央调整房地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由原来的35%大幅下调至20%,政府放宽付款政策,客观上为地王产生创造了宽松的资金环境。

  业内人士分析,政府在应对地王拿地后迟迟不见开工的难题时,对此也比较为难。因为即便把“地王”收回,也无法再拍出同等的高价位,对于政府财政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因此,也就实施了比较宽松的措施。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发商又可以从银行拿到贷款,而且不少大的开发企业往往每次获得授信就是上百亿元。腰包重新鼓起来的开发商,又开始在土地市场上“发威”,于是便有今年的“地王回归”。开发商拿地也大多是利用政府、金融机构和信贷政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开发商似乎深谙这个道理。

  地王效应

  不可盲目夸大

  据搜房网一项关于“地王”的全国性网络调查显示,“作为购房者,您希望地王频现吗?”回答“不希望”占80.07%,回答“希望”占10.57%,回答“无所谓”占9.36%;“您认为地王对房价有没有影响?”认为“有影响,会抬高房价”占90.31%,认为“没有影响,二者无关联”占9.69%。“地王频现,对您的购房计划有何影响?”认为“房价上涨,计划搁置”占75.3%,认为“没有影响”占12.78%,“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计划提前”占11.92%。

  省城市民费先生认为,虽然一些城市包括合肥都出现了“地王”,但毕竟是个案,不排除一个地方出现地王后,对所在地周边区域有推高房价的影响,但房地产毕竟是区域性特点很强的行业,就一个城市来说,认为出现一两个“地王”,就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房价难免有失客观,购房者更不要产生恐慌心理,理性客观地看待“地王”现象最重要。自己不要充当“炒高”房价的帮凶。

  业内人士认为,就绿地高价拿了政务区地块,给周边楼盘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目前情况来看,周边一些楼盘的确有调高房价的现象,但楼盘调价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随着政务区公共配套资源的日趋完善和成熟,8中的正式启用,50中分校的开工建设,大型商业配套相继引进,加上政务区本身住宅定位的高端,就该区域的绿地“地王”来看,它本身是一个低密度、高定位的地块,它的产品定位为高端人群,高端产品毕竟不占市场的主要份额,认为一个楼盘将来的售价会“带涨”整体房价,很显然缺乏事实依据。

  针对很多购房者面对地王表现出来的紧张心理,业内人士认为其实没有必要。“我们自己首先不要陷入谈‘地王’色变的误区,也不要把房价的上涨归罪于一两个地王,往往个别开发商就是抓住消费者的‘恐高’心理,借机大肆鼓吹涨价吓唬消费者”。

  业内人士同时也指出,“地王”其实也是土地市场供求矛盾异常突出的环境产生的,从市场的角度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想高成本采购“原料”;对于广大购房者而言,尤其应该冷静对待“地王”现象,因为购房者一旦慌了心神,乱了阵脚,“地王和广大购房者都可能被那些怀有投机心理的开发商所利用,到头来自己喊高了房价,自己又要去埋单”。 (记者陈建林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