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发 井韦 摄
因火爆销售已回笼巨量资金的开发商,在博弈中已经重掌主动权
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降温”态势,承载了“金九银十”愿望的秋季楼市开局平淡,部分城市还出现了零星的“降价促销”。在此背景下,一些“专家”又开始议论,楼市是否出现了“拐点”?
经历了数月的高歌猛进之后,楼市回落在意料之中,这也说明市场没有脱离理性轨道。不过,必须看到,在这一波热销行情中,开发商已回笼大量现金,实力已今非昔比。此外,眼下一线城市依然在上演地价飙涨、争夺“地王”的场面。因而,期望楼市就此出现“拐点”有些一厢情愿。市场各方的博弈仍将继续,政府调控的“精细化”面临考验。
“降温”是调整的必然
经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9月以来,部分一线城市楼市有所“降温”。比如,北京市房地产管理交易网统计数据显示,9月首周(8月30日-9月5日)北京市住宅(含保障性住房)签约量为3289套,与8月首周相比下跌20%;签约住宅均价为12640元/平方米,比8月首周下降30%。
此外,9月9日-14日,北京商品住宅期房日均成交量为326套,创下3月以来今年日均成交量新低。在另一个“风向标”城市上海,也出现类似情况。易居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7日-13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5353元/平方米,较前一周微跌1.5%。至此,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已连续4周回落,成交量也逐周下滑。
往年,秋季往往是楼市的热销期,故有“金九银十”之说。但京、沪两地9月楼市的平淡开局,让人对今秋房地产市场不敢太过乐观。
实际上,楼市的“降温”是市场自行调整后的必然结果。梳理近6个月有关统计数据,就不难发现一线城市楼市“降温”的“路线图”。比如,今年3月起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逐月快速上涨,至6月达到219万平方米的高点,随后环比便出现下跌。8月,上海商品住宅供应量虽达145万平方米,为今年以来的最高,但成交量仅为166万平方米,环比下跌14.5%。进入9月,成交量依然继续萎缩。广州的情况也类似,月成交量自今年5月达到141万平方米的高点之后,便逐月下跌;8月的成交量仅为61万平方米,环比下跌15.7%。
须知,此前房价的快速上涨与投资需求助推密切相关,比如上海豪宅8月的单月成交量就超过上半年总和,由此楼市均价一度逼近2万元/平方米。而在房价高企之际,刚性需求已遭压缩,观望气氛重新出现。随着高档住宅、豪宅成交的减量,住房均价回落本是意料之中。这也说明,房地产市场没有脱离理性的轨道。
楼市拐点依据不足
这种波动是市场规律主导下十分正常的现象,就此判断楼市拐点明显“依据”不足。
首先,不可“过度解读”个别楼盘的打折现象。以上海顾村板块楼盘为例。在此次打折之前,该楼盘的成交均价已由去年8月的5764元/平方米上涨至今年8月的1.15万元/平方米。有关统计还显示,今年2月上海一手住宅均价为12842元,到8月已冲至18463元,涨幅为47.9%,实现高达5981元/平方米的飞跃。在这样的“高台”之上偶尔的降价,或许只是开发商玩的小噱头而已,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