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清理整顿的结果是信托公司由鼎盛时期的1000多家仅存留了目前的不到60家。如果说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由信托公司导致的,恐怕谁也不会相信这样的笑话,因为谁也不会相信:即使在信托公司的鼎盛时期他们能有这样的实力。那么对信托公司这一段为几乎所有信托人所不愿启齿的历史产生原因,唯一的解释就是:信托公司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而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看,房地产信托很有可能重复历史的悲剧,信托公司也很有可能再次成为导致经济出现问题的元凶。五次清理整顿给信托公司留下的教训是:信托业务的发展必须与宏观政策与经济的趋向相吻合。
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信托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业务品种,关键在于它所支持的是否是一个健康的行业,是否符合宏观经济与政策的趋向。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本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根本任务和立命之本,为投资者谋利益本无可厚非,但信托公司要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合法经营,在方向上要以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为投资者谋得长久利益为基点。
短期来看,房地产信托的高收益的确为信托公司和受益人谋得了利益。但是对这样一个行业的支持是否可以使信托公司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否为投资者谋得长久利益,则取决于这个行业的健康与否。
日前,某媒体的一篇报道意味深长:研究报告称,40家知名地产商自2003年以来在土地公开市场上获取的270幅地块样本,除去在售和售完的土地,有57%的土地没有入市。其中,27%的土地还处于待开发状态,30%依然处于规划在建。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此前通告,该市2007年产生的27块“地王”仅有7宗动工,20宗地块未见动工建设。来自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的有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全市目前共有1077公顷住宅用地处于“批而未用”状态。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开发商手中,涉及70多个房地产项目。相关负责人透露,开发商拿地后不开工,可能跟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关,也不排除他们“囤地”的可能。
房地产开发商的“囤地”、“捂盘”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房地产行业是否健康?不言自明。而房地产信托资金因为是在银行贷款进入前的“拿地”阶段进入的,大多数是用于房地产企业购买土地,很显然,这对房地产商的“囤地”是一个不小的支持。对这一行业、这样一种行为的支持是否可以使信托公司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否为投资者谋得长久利益?也是不言自明。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市场经济的本意就是各市场参与主体都为自己的私利而奔波”的忽悠声中对现实视而不见,结果很可能会使信托公司重蹈覆辙。
愿房地产信托不是吹破房地产泡沫的最后一口气,不再成为扰乱经济发展的“坏孩子”。(记者 金立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