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其屋到优其屋 两代人见证天津住房变迁(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从忧其屋到优其屋 两代人见证天津住房变迁(3)
2009年09月08日 15:53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家访谈 -- 老“城建”亲历“世纪危改”

  王明浩先生是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享受政府特贴的专家,退休前曾任天津市建委城建研究所所长。几十年来,他先后在规划、房管、建委等部门工作过,是天津“世纪危改”的见证者之一。说起住宅的变化,他认为,改革开放后是天津市住宅发展最快的时期。

  人均住宅面积:曾仅7平方米

  王明浩回忆,虽然上世纪50年代初在中山门、王串场、丁字沽、吴家窑等地区建了约100万平方米的房子,使工人的住房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后来受到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到了上世纪70年代,百姓住房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本市大部分房子受损,也使天津市人均住宅面积(建筑面积)仅为7平方米。那时,百姓面对的是居住面积小、条件差、环境差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开拆“三级跳坑”

  “记得那时天津市内六区共有占地2公顷以上的成片危陋平房164片、700多万平方米,居住着占全市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许多家庭老少三代同居一室,夏不遮雨,冬不避寒。”王明浩回忆说,记得当时老百姓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特别强烈,从城市规划角度看,不改造旧城的濒危房屋,城市规划和发展根本就无从谈起。

  经过一番论证后,轰轰烈烈的“三级跳坑改造工程”在上世纪80年代拉开了大幕,在此后两年时间里,天津市总共拆迁26万平方米,新建88万平方米住房。

  上世纪90年代:启动危房改造

  “在天津市区的164片危陋平房中,有南市、谦德庄、西广开、中山门、王串场、芥园道等27个人口稠密、房屋破旧的难点大片,这些难点大片道路窄、人口密、基础设施非常差。” 谈到上世纪90年代的危房改造,王明浩介绍,“当时市委市政府提出用5到7年的时间将市区成片危陋平房基本改造完毕的目标。”

  王明浩回忆说,这是1994年本市提出实施“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之一。其中“五”,就是指用5到7年时间,将市区成片的危陋平房基本改造完毕。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