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由于工作繁忙,刘先生很少到东山来“探望”这座别墅,“已经一年多没见过这房子了”。近日,他听闻这一带正在拆迁,打算前往商议补偿一事。“心疼啊!整座房子都不见了,”望着空荡荡的工地,刘先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广州市杰星实业有限公司拆迁办负责人回应,此房子一直找不到业主,“拆迁公示已在该房子门前贴了近一年,却没有回音”。目前,该房子因产权不明,已由国土房管局代管。“我们是办齐所有手续才动拆的,”拆迁办负责人说。
补偿尚未谈妥 屋旁被堆垃圾
老居民谭先生:瓦窑旧前街10号业主,在该洋楼里住了一辈子
70年了,谭先生一家7口在瓦窑旧前街住得安乐。祖辈留下来的小洋房,让他们享尽别人艳羡的目光。不过,两年前的一张拆迁公告,打乱了谭先生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和发展商谈判已经筋疲力尽,从上个月开始,7个装满市场死鸡鸭的垃圾桶被设置在他们家门旁。
“都不知道是倒了什么霉!”谭先生拿着房屋的各种资料,皱起眉头。他住的小洋房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拥有雕花的门楼,精致而抢眼。然而,这座两层高,面积约128平方米的房子也被列入拆迁范围。
谭先生和开发商足足谈判了两年,“我要求回迁,或者给我1.6万元/平方米的补偿”,一直没有谈妥。上个月,紧挨着他们家旁的工地上突然多了7个垃圾桶。“装满市场里的鸡毛鸭血,熏得我们连觉都睡不着”。
谭先生一家怀疑此举与拆迁条件未谈妥有关。“我们没证据说是别人逼迁,但是有苦自己知。”经过与有关部门沟通,目前这些垃圾桶仍然堆放在他们家旁,不过添置了盖子。
- 专家说法
拆迁有违《保护条例》缺失“文保委”监管
汤国华(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汤教授说,拆迁在新河浦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该区域的任何建筑工程都在文物保护的监控范围内,需经过文化局、建设局的审批。改造要按照去年7月1日国务院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的规定执行,新的建筑要离文物本体有30-50米的距离,并且要控制新建筑高度,而且对新建筑的形态、体量和风格都有严格规定。
“之所以很多不该拆的老建筑拆掉了,是因为没有‘文物保护委员会’的监督管理。”汤教授说,之前广州有“文物保护委员会”,不过前几年该委员会被撤消,工作就都归市文化局管,而文化局和“文保委”职能不同。
“文化局是对少量、分散的文物进行保护,像‘三大会址’,但‘文保委’是对历史街区风格、格局的保护,像‘三大会址’的周边区域。”汤教授说,正是因为没有“文保委”的存在,才令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难以落实。
内部功能可改造 区域风貌需保持
彭澎(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
“广州现在可以建楼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非要选择新河浦呢?”彭澎博士说,过去在保护区建新房子是因为保护意识薄弱,现在观念应该更新懂得保护了。“美国的历史很短,老房子却保存得很好。1个只有5万人的小镇,可能有200多栋上百年的房子。”彭博士说,应该学习美国的改造模式,对老建筑外墙进行保留翻新,内部可以重新改造得更现代化,更具功能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