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这句话用在活跃在2003年到2005年的岛城炒房客身上再贴切不过。炒房者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炒房客游走在楼盘与中介之间,在房价的变化波动中实现盈利,许多人甚至实现了自己的安居梦。身上背着褒贬不一的评论 ,炒房客在6年之前成为岛城房地产市场的一道风景。
从62平方米到162平方米
“在2003年到2005年那段时间,炒楼比办企业来钱更快,风险也相对较小,而且有资金周转快等特点”,家住澳门花园的张晓阳说,那时手里只要有20万元左右的资金就可以炒楼,两三个月的周期就可转手,转手后少则能赚三四万元,多则几十万元。
在进入房地产市场炒房之前,张晓阳是城阳一家玩具厂的厂长。“那时生产玩具做不了外单,只做国内市场这块难以实现盈利。”烦恼的张晓阳渴望找到摆脱经济困境的第二条道路。
2002年的9月底,张晓阳从一则不足600字的新闻报道嗅到了商机:海门路8号地块在2002年第五次国有储备土地使用权拍卖会上,经过10多家房地产公司多轮竞拍后 ,最终被几个房地产开发公司联合拍下,楼面地价达5120元/平方米,远远高出2415元/平方米的起拍价。
“这是一块钻石地块,当时的成交价在房地产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张晓阳说,他把这条新闻反复地看了不下10遍,随后把报纸小心翼翼地收好,一个投身房地产炒房的念头开始坚定起来。“地价都升高到这个地步,未来的房价肯定还要升高。”张晓阳想。
事实证实了他的判断,3年的时间里,张晓阳名下从开始的浮山后一套62平方米的阁楼,到现在居住在澳门花园162平方米的居室。而据了解,在凯悦中心、嘉合新兴、良辰美景等楼盘也有住宅在他的名下。
关于他炒房的实际收入,张晓阳只是暗示记者,不会低于600万元。但是记者根据其现有房产简单计算后发现,张晓阳的实际资产远远高于600万元。
13.2万元成就的炒房客
作出炒房的决定后,张晓阳说服妻子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
从2000年开始,青岛的城市化进程开始提速,道路不断扩建和改造,大面积的危旧房屋拆迁,政府部门也陆续制定出台新的人均住房指标,越来越多的人判断青岛楼市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
“当时手里并没有太多的闲置资金,唯一的固定资产就是位于浮山后的一处阁楼,在和妻子经过几个回合的商议后决定将阁楼卖掉,腾出资金投资楼市。”张晓阳说。这套阁楼共卖了13.2万元,用手里的存款在市北区租了个房子居住,张晓阳揣着13.2万元踏上炒房之路。
“我的投资策略其实很简单,首先要看地段,地段要好,出行也一定要方便 ,太偏远的房子绝对不要去买,买了也比较难出手。”张晓阳说,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因为后市的上升空间大成为他重点关注的区域。
2002年10月中旬 ,他以2600元/平方米的价格在浮山后购买了一套二手房,2002年11月底便以3200元/平方米的价格卖出,一套房子赚了4万多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