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地“潜规则”
假拍卖真协议,土地拍卖内幕助推地价?
去年楼市调整中,开发商做了些什么?公众并不知道。因为很多秘密都发生在隐蔽的地点,这场关于财产和权力的交换并没有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据浙江开发商张仁自己叙述,在房价下跌的时候,灰色成本的支出要大于以往,这可以掩盖他们接下去做的事情。
就拿土地拍卖来说吧,最近北京被拍出的“天价地”,大家都在议论,这个是不能操作的,所有地产界大佬都来了,争面子的同时,大家也承认这块地确实好。但有些情况就不同了。张仁说:“在房价跌的时候中小开发商为存活不遗余力,为了拿地花的力气要比以前大得多。”
2004年,国家明确规定全面实行招拍,取消协议出让。招拍挂政策就此在国内全面实行。
张仁说:“土地价格的上涨是不少人愿意看到的结局。”
原本协议出让土地,现在以一种更为公开公正的方式进行,然而,在资本争夺中“变奏”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张仁隐瞒了自己采取的具体做法,这样可以更为放心地说出实话,“现在都要走拍卖这个程序,但土地不会很轻易地进入招拍中心,拍卖价格都是之前谈好的。自己的几块土地,在拍卖之前意向金都交了,政府都会和你签合约。手头上有白纸黑字的合约。这一切发生在拍卖之前。”
他为此自豪,“比如一块地以50万起始价一亩去拍卖,和相关部门之前谈好是2个亿的总价,合约上已经签好了。拍到2个亿以上,假设最后是4亿,相关部门会返还2亿给我们,这在协议里早已经写清楚了。所以谁都拍不过我们的,我们拍10亿,最后也就付2亿。”
为何土地明明可以拍得更高的价格,政府却以协议价出让?按照政策,土地拍卖金额中30%上交中央,70%归于地方政府。所以只要把30%上交的这部分能够解决就可以了,这样事先的协议可以解决一些“卖相”不太好的地段。高价成交、暗中返还的背后,其实也就等于推高了该地段的地价,为日后埋下伏笔。“现在大城市已经很少见了,这样的风险太大。但在二级城市和周边城市,其实是普遍的。”
“大家一般都知道规则,要么找些自己人来拍拍,参与一下。要么就直接放弃了,不会和我们争,也争不过。表演赛而已。我们也知道别人都是这样的,所以没有搞定的土地是不会参与的。”张仁说。
记者观察
他们并不看好未来
一些人明白可能买不起房子的时候,感到绝望;而当知道这个不幸的现实不能由自己负责时,又感到宽慰。
在开发商和地价循环往复的助推过程中,今年第二季度的3个月时间里,上海平均房价涨了25%。到了7月份,杭州房价租售比已经高达2236:15,如果要恢复5%的租金回报率,房价需要下降45.29%,而国外的房价租售比,法国约为6%、英国约为7.9%。
郑朝龙说,“1999年,中国经济进一步腾飞,也是靠房地产拉动的。中国老百姓的观念是,可以少吃点,但房子要有。这次的房价有点像上一次。”关于房价,一切“结束”似乎又是相似的开始。
现在的郑朝龙更喜欢以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出面,他不止一次地说,如果小贷公司能转制成为村镇银行,是自己给孩子留下的最好的事业。对于房产事业,他总有一种不踏实感。
郑朝龙说,目前的局面就是大鱼吃小鱼,万科、绿地等大型集团起来后,中小开发商未来十多年将消失大半,房价没有便宜,但进入门槛和成本都越来越高。最初,地产商凭的是胆量;现在凭的是听觉,捕捉信息;接下去是用脑力赚钱。而当小鱼都快被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开发商又将凭胆量吃饭了。“你说,在可以预见的15年之后,就那么十几个开发商,人的胆子不是越来越大了啊?”
姚华说,在轮回中提升泡沫的价值,确实有不安全感。现在绝大多数开发商并不看好未来,这和市场的预期大相径庭。 ( 赵缜言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