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入市场
应增加卖方
在寻求改进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有人把矛头指向更深层次的问题:土地整理储备制度。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原理事长孟晓苏认为,并不是拍卖制度本身有误,而是拍卖主体只有一个,购买者却很多,“这还怎么叫拍卖?那些第二、第三供应方都应该进入市场。”
他认为,可以一方面是政府在拍卖,而另一个市场上还有农民自己拿出土地,通过中介公司或者土地经营公司来拍卖。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顾云昌也认为,楼市虚高的根本原因是供应不足,为什么必须所有的土地都要先归到土地整理储备中心那里,再由那里放出?为什么不可以考虑放开民间的土地,比如单位、工厂、学校等手里的土地,进行市场化交易?
2009年4月29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召开的《土地管理法》修改专家论证会上,多位专家也提出了政府土地储备制度改革,认为地方政府收储土地时,一般只付很低的价格,转手出让土地就获取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益。土地储备中心逐渐成了地方政府倒地、卖地的工具。
专家建议,可以将土地储备中心定义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工具,或城市开发的载体,不应随意扩大储备范围和规模,切断土地储备和地方财政的关系。
本报记者获悉,国土资源部目前正积极推进《土地管理法》修改的相关工作,并已将改革征地、土地出让制度作为修改的核心内容。
【整治】
约谈开发商
防上涨蔓延
愈演愈烈的“囤地囤房”现象,引起了高层的关注。7月9日、21日,国务院两度调研房地产市场并充分听取意见。
据参与会议的业内人士透露,虽然国务院并未作出倾向性表态,但“维护当前回暖态势,同时防止价格上涨蔓延”成为主流意见。
地方政府也迅速作出反应,7月13日,北京市国土局研究室主任靳京在国土资源部会议上表示,北京将采用“多储快供”的供地策略来阻击“地王”频繁出现,以期平抑楼价。
与此同时,北京市住建委与15家涉嫌捂盘惜售的开发商座谈。住建委也督促开发商开工、开建、开售,加大房屋供应量。
此外,北京新一轮限价房认购也于7月底启动。限价房作为平抑房价的工具,曾在2007年发挥过重要作用。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回建强表示,要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增加有效供给。即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安全的基础上,增加住房建设土地供应量,鼓励中小户型住宅的供应;下半年政府应继续高举住房保障大旗,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
顾云昌也认为,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件长远的事,在当前环境下,“增加供应”是最优选择,过去过多地用信贷杠杆调节需求,已被证明对市场造成伤害,造成暴涨暴跌的周期越来越短。
上涨渐乏力
开盘在加速
8月初,市场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我们将在本周五开盘。”前日,东五环外某项目销售表示。
该项目是7月底住建委公布的4家受处罚项目之一。进入8月,此前涉嫌捂盘的多个项目也纷纷表示,将在本月开盘。
“严查‘捂盘惜售’只是政策转向的一个开始。”华润置地北京公司有关人士分析,政策将展现组合拳的威力,包括信贷、供应等杠杆。虽然二套房贷收紧在实质上并无太大影响,但其释放的信号会极大影响购房人的预期。
该人士据此判断,目前状况很像2007年,信贷收紧后,观望逐步显现,其效应会延迟三四个月显现,因此他认为开发商应尽快开盘出售。
多位项目负责人均认同以上观点,他们表示,“地王”频现、通胀预期出现之后,当前楼市大幅上涨的动力已经消弭,高位特征渐显,他们将在八九月份加速推盘计划。
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认为,当下楼市的供不应求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善,但楼市在1-2季度已出现急升现象,到年底估计升幅仍有但空间有限,明年楼市仍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记者 张晓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