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点
楼市亢奋短期内将持续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日前国土资源部的报告称地价占房价比例仅有20%~40%,似乎意图说明地价对房价的影响不如人们想象的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目前财政收入萎缩下,地方政府希望土地市场复苏、地价上涨的意愿,这样才有资金兑现财政刺激政策的承诺。因此政府短期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宽松态度不会改变。
他认为,从需求面来看,尽管目前房价水平未必合理,但通胀预期促使很多人提前预支了未来买房需求,预计未来数月房地产市场投资的回暖将愈加明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的房价,是经过2006年、2007年快速上涨后,只经过2008年的小幅度调整又掉头向上,也就是说,目前的房价,还是在高位运行,还是有许多泡沫。不过,从短期来看,由于担心资产型通胀,房价短期仍有上涨压力;而从中期来看,保值能力大概仅有2—3年左右。这个时间段过后,房价依然会走下坡路。
政策调控面临两难选择
美联物业副总经理丁伟表示,随着过去几个月楼市成交的快速回升,房价由跌转涨更加促动了购房者的神经,在通胀预期的压力下大量保值资金进入楼市,导致了目前市场开始出现过热现象。
“如果一手房价格继续高涨,将挤出一部分自住需求转入二手房市场,如果二手房价格继续上涨,会最终把自住需求挤到观望席上,并将重蹈2007年下半年的覆辙,市场对此应引起足够的警惕。”丁伟明确表示三伏天的楼市要随时警惕“出伏”。
房地产市场可能导致的泡沫正在引发政府关注。央行和银监会就多次申明,谨防流动性充裕造成泡沫。从公开信息来看,全国许多地方正在严管二套房的信贷工作。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处理房地产市场上,政府正在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正在拉动钢材、水泥等许多行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复苏具有积极作用;但如果不加以调控,很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市场难题。
既需要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又要减少新的泡沫产生,这成为摆在决策层面前的一大难题。
【证券】
天量成交必有天量上涨?
当前股指是起点还是终点
□记者 崔烨
案例一:能不能出手很困惑
在港汇广场工作的李燕(化名)近来有些犹豫:同事们上班之余有不少爱炒股搞投资的,自己要不要买呢?李燕作为高级白领,工作上已初有成就,除了较高的月薪之外,也小有积蓄。金融危机爆发后,单一的银行储蓄、坐收利息已经不能满足她,李燕想要寻找更有效的理财方式。
而相较于自己投资股市、期货交易,李燕觉得基金风险较低,对于自己这个没有完整只是概念和风险意识的“门外汉”而言,将责任转移到他人(基金经理)身上或许更好。但是股市已经从6100点跌到1600点,现在又冲破3200点,会不会一出手就被“套牢”呢?
鉴于这样的市场行情,建议犹豫不觉的投资者不妨购买混合型基金,其投资对象为债券和股票,不像股票基金那样将80%到100%的基金投资于股市,混合型基金是将30%至50%的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另外的部分投资于股市或者其他金融市场。显然,债券市场的稳定性比股票市场的稳定性要好的多。
其次,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当股票市场波动剧烈的时候,有些资金会流向债券市场寻找风险相对较低的投资。所以当市场出现大的调整的时候,债券投资比例较大的基金就会显示出较强的抗跌性。
案例二:基金定投一年收益35%
去年6月底2700点左右入市,每周定投300元,坚持一年,收益大概有多少?白领王小姐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实例:她的年收益约为35%。而同期大盘经历了由2700点下探到1600点再冲破3200点的过程,最终涨幅小于20%。这样的投资你心动吗?这就是定投。
以定投的方式长期投资偏股型基金能够平均成本、有效降低短期波动对收益的影响。以上证50指数为例,自2007年10月16日 (上证A指达到最高点)到2009年4月1日这一期间,上证A股指数累计下跌60%,上证50指数累计下跌61%。而如果采用定投的方式,假设每月定投上证A指,则最终的资本加权收益率为-23%。可见通过定投能够有效地平均成本,减少一次性买入可能造成的损失。
如果投资者不希望风险过于集中,可以考虑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选择几只基金产品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投资。在构建基金组合时可以考虑 “指数基金+主动型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的模式。指数基金管理透明、投资成本低,是长期定投的理想工具。优质的股票基金在市场上涨阶段爆发力强,长期可能跑赢大盘,为组合收益增色。混合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低于股票基金,适当配置可以充当组合“减震器”的角色,使组合的整体收益更稳健。
观 点
基金经理:股市“还有戏”
经济复苏期第一个上半年落幕,A股超跌反弹行情下基金赢得了好收益,其中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普遍跑赢主动型股票基金,显示了明显的牛市特征。眼下基民们最关心的无非是这波行情还能持续多久?基金经理的回答则是:还有戏!
基金经理指出,房产行业近些年来实际上成为了我国很多地区的主导行业,房产行业的回升,意味着新一轮投资的开始。尽管实体经济层面目前并不看好,但是如果房产能够强势反弹,那么在房产的带动下,一系列产业也将回升。
在上半年的交易中,相关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的规模达到了2.23万亿元,基金的半年业绩也十分喜人,股票基金更是一枝独秀。不过在基金业绩喜人的同时,投资者有没有选对基金,其中的回报差距也十分明显。
据银河证券统计,上半年被动投资的标准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68.30%,远高于标准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50.32%和混合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45.22%。值得注意的是,指数型基金第一名易方达深证100ETF以76.55%的收益率成为开放式基金业绩第一名。
【保险】
捍卫家庭资产的最后一桶金
保险不会被金融危机“打扰”
□记者 崔烨
保险产品可以说是本次金融危机“倾巢之下的完卵”,是金融业中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的。一般来说,人们会特别重视自己财富积累的第一桶金,但保险则是经济稳定后,捍卫家庭财富的“最后一桶金”。
保障功能重于理财功能
买保险到底是保障重要还是理财重要?在各类金融理财品种“泛滥”,销售人员片面夸大保险产品理财功能的同时,多数人其实更看重的是回报的多少。
其实仔细一想,这样的问题如果是在十年前提出,答案可以说是很清楚的:因为那时的保险还不具备投资功能。但自从1999年推出投连险,2000年分红险全面上市以来,火爆的投资型保险大受欢迎。仿佛一夜之间,保障功能和理财功能分别占据了保险的半壁江山,难分伯仲。
有人甚至把“先保障还是先理财”列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类的难解之题。殊不知,投资型保险只是众多保险产品中的一个,而在2001年涌现的大批市民购买分红险的热潮,也只是特定阶段的特定需求。
保险理财的盛行,其实是把保险的附加功能扩大了。在几十年前,经济还不发达,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因此没有特别强烈的投资愿望;改革开放以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市民对投资获利的需求也变得迫切了,这时保险理财应势而生,一呼百应也属正常。
以投连险为例,它其实比较适合富裕人群来选择。如果按照人的需求来划分,风险保障是安全的需求,也是基本需求,而投资收益是实现价值的需求,属于更高层次的需求。消费者如果没有投资股票、基金的时间,可以购买投资型险种,获取相应的收益。按照基本逻辑,基本需求满足以后才能向更高需求迈进。如果连基本的保险都没有,却转而追逐投资型保险,那着实让人担忧。
观 点
买保险不必选时
保险理财师给出的建议是,择时投资并不能为长期理财带来价值。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实际上大多数客户都在市场接近最高点时追加,而在市场接近谷底时变现。
而投保万能险将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过程,就像基金定投一样,何时入市并不重要,因为从长期看入市风险会被长期投资所摊薄。买保险不必择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