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泡沫论”又起
今年一季度,上海房地产即将“复苏”的预言四起。伴随着国家对上海金融、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码,刚性需求者放弃等待“积极”入场,投资参与者不再观望“抄底”图利,似乎这些都成为进一步推高房地产价格的“兴奋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从土地招拍挂情况、消费房屋贷款情况、以及新房、二手房价格和成交量都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再度“火”了起来。
但在“火”的背后,是房价与居民收入比又被拉大,特别是6月以来,“房价泡沫论”再次见诸报端。而且今年以来,高房价之忧并非只来自于民众和经济学家,更来自官方。
“官民同忧”高房价
6月中旬,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上海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172.69万平方米,增长19.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065.43万平方米,增长26.5%。
值得注意的是,与销售面积的两位数增长相比,官方数据在房价方面的统计显得“谨慎”许多。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今年4月份开始,上海新建商品房价格开始“止跌回升”,与3月份比较,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环比增长了0.1%,5月份上海的市场化商品房均价13500元/平方米,比4月份环比上升了2.1%。如果加上政府推的这一块配套商品房,那么它环比只增加了0.5%。
而在二手房方面,今年5月份的二手住房均价12000元/平方米,从二手住房价格指数情况看,4月份比3月份环比上升0.5%,5月份比4月份环比上升0.8%。
但记者在对一些开发商的采访中发现,部分新楼盘的开盘价涨幅远远超出了官方的平均统计数字。一位开发商告诉记者,“我们的楼盘开盘价比一季度上涨了10%,很多同行开发商也这样做,‘见势起价’。”
今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曾明确表示:“房价不能高,不能再涨了。”2月21日,上海市市长韩正通过与网民对话时更明确表示:“目前上海的房价确实偏高了,房价总的是市场在调节,但是政府应该用一些政策来引导,促进消费,价格低一点买房子的人会更多。”
就在上海市委书记、市长发表“看低”房价言论的两个月之后,按照官方统计数据,4月份,上海房价再次“止跌回升”。
局长坦言要有所作为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上海市政府将于近期召开一个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工作会议,其目的是让上海房地产发展保持健康、稳定的趋势。
“从市场经济来说,政府不能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房价,但是不干预不等于没有作为,我们初步考虑有几个设想。”刘海生局长说,“设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来说,政府将加大供应量,除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之外,上海市将会加大普通商品房的供应量;
其二,通过房地产协会等组织引导房产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感,合理定价、正常销售,制止少数企业人为的炒作,打击捂盘惜售的现象。
据了解,截至目前,上海市已经初步确定15个大型居住社区规划选址方案,其中包括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近郊6大基地和以中低价普通商品房为主的9个大型居住社区。而其房屋供应规模量将达到近1.6亿平方米,其中未来五年的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面积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
一位参与政府决策的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近些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针对上海房地产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部署,其中不仅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还包括提供给普通市民的普通商品房,通过提高供给来平抑过快上涨的房价。”
在今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俞正声书记的谈话表达了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他说:“今年将加大动迁安置保障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新的大型社区,扩大供给等,而这些工作都将是上海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今年经适房开工量被“腰斩”
政府的许诺能否实现,民众极为关心。
“本来说好每年建4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而2009年只有200万平方米开工量,政府承诺市民的民生工程如何才能真正兑现,”家住上海徐汇区漕溪北路的张先生得知今年上海经适房开工量减半的消息,颇感失望地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2008年,上海市政府正式开建经济适用房,按照当初的承诺未来五年上海将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按照规划每年的开工量为400万平方米,当年开工,翌年即可入住。
然而,在今年6月25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刘海生明确表示:“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包括去年已经开工的和今年年底前要开工的,‘力争’能够有600万平方米的开工量。”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上海市政府已经完成了4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的开工量,原本的计划是今年同样开工400万平方米。如果果真如刘海生所言,则意味着今年的新开工量被“腰斩”,只有200万平方米。
对此,刘海生解释说:“土地指标它有一定的审核程序,另外选择的基地也有一个动拆迁的问题。”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一位开发商曾对记者说,经济适用房牵涉到众多地产商的切身利益,如果定价过低,开工量过快会直接影响不少开发商正常商品房的销售,会打击开发商的拿地热情。
这或许也是政府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记者 谈佳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