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等七名家论物业税:"异口同声"房价不会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任志强等七名家论物业税:"异口同声"房价不会降
2009年06月10日 11: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网综合报道,国务院于5月25日公布《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该《意见》中,“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被列入其中。虽然物业税并非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但这个话题仍然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反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中国经济网对此问题综合了七位知名财经人物的言论和观点,希望各位网友能从中有所收获。

  任志强:赞成开征物业税 一定会提高房价

  近日,任志强在博客中明确写道,赞成开征物业税。首先因为物业税的基础是土地的私有产权化制度。如果中国现有的国有垄断的土地公有制能被打破,回到最初宪法所制定的土地制度上去,就彻底的打破文革时代一大二公的残余,给中国的经济与农村的加速城市化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会让中国远比今天更强大。

  对于开征物业税后对房价的影响,任志强说,物业税一定会提高房价。当开征物业税之后,政府为了让税收保持增长,同样会让房价越高越好。物业税是维护土地和物业增值而设定的税收一样,治安好了、教育好了、配套好了,房子的价值才会提高,则政府的收入才会增加。

  潘石屹:应对有房者征适当物业税 刺激流转

  “要让房子这种资源被充分利用起来,不仅要收房屋的空置税,还应对所有拥有房子的人征收适当的物业税,而且要减少流通环节的税。”潘石屹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潘石屹表示,目前中国房地产的存量很大,土地存量多,在建工程存量多,建好的商品房存量也很多,所以,对房地产的政策要促进消化存量,刺激消费,而不是再给开发商过多的贷款,让他们去生产。作为地方政府,不能只靠卖地来保持财政的持续增长,地卖完了还得出台物业税,虽然现在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应征收。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要缴纳物业税的,物业税和所有税实现一揽子收,将房产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这样低收入的人才有可能有房子住。

  易宪容:目前还没有征收物业税的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之前曾撰文指出,征收房地产物业税的好处很多,但征收政策迟迟无法出台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中国还没有征收房地产物业税的条件。

  易宪容认为,开征物业税需要具备四项基础条件,一是详实的不动产登记资料,二是用科学方法或市场方式对房地产进行低成本估价,三是政府的税收征管能力,四是要有严格细化、科学规范的征收规则。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开征也可能是一种不公平公正的税收。

  李开发:物业税不会让房价下跌或促使继续上涨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李开发在接受中国经济网专访时也表示,物业税出台一般情况下不会使房价下跌,反而有可能使房价继续上涨。

  李开发认为,物业税与房价的涨跌没有直接关系。物业税开征以后,对房价的调节作用不是因为它的出台,而是它的税率、征收方法、征收模式,以及减免或者优惠政策,这部分涉及到房价,并可以引导市场,因此从一般概念来说物业税可以带来房价上涨。

  谢百三:贸然开征此税会造成社会问题 百万家庭将假离婚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撰文称,在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下如贸然开征此税,难度很大,甚至会造成社会问题。他给出的理由是:首先,税法应是全国统一的,若征此税,农村中宅基地盖的自用房征不征?如果不征,江苏、浙江一带农村的私人房子很多已是别墅,三四层楼,几百平方米之规模了,不征合理吗?如果征,则中国广大农民大多数还很不富裕,农业税都免了,又冒出个物业税来,怎么得了呢。

  其次,如果仅在城市征此税,那按什么征,按人均面积征,人均面积超过多少才征呢?还是按户均房屋征。如果按户均房屋计算,有的人虽仅一套房,却是豪华别墅,不征他们的合理吗?再次,按户均住房征,那仅一套房的人征不征?我国多数城乡居民仅一套住房,房价涨来涨去,都仅仅是纸上富贵,自己未得一点好处,凭什么要平添一笔税呢?如果仅有一套房的不征,规定第二套要征,则一定会引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很多城市居民之强烈反对。另外,对第二套房征物业税,主要是企图压那些人卖掉一套房,但如果家里有个14岁~17岁的小孩怎么办?孩子都要结婚的,现在先卖掉一套,等几年后,孩子要成家了,再买回来吗?如果那时涨了30%~50%呢?

  谢百三认为,假定政府规定第二套房必须征物业税,第三套更要征税,为了避税,为了给小孩留下房子,一定会有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个家庭闹假离婚,造成离异后的户均少于2~3套房。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