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7日电 香港明报今天刊登“冯其十”的文章说,今年“两会”,全国政协首个议案针对被称为“新三座大山”之一的房地产业。总理温家宝罕有地阐述房地产业,将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两种手段,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连番宏调动不了地产商半根汗毛
高房价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地产暴利演变为明火执杖的财富掠夺。不过,处于风暴中心的房地产商依旧岿然不动,笑骂由人,继续“闷声发大财”。
或问房地产商何以这样笃定?内地观察家认为,内地去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34万亿元人民币,房地产开发投资就高达1.93万亿元,占超过五分之一。一些房地产商吃定中国高层不愿见经济运行大起大落,不敢直接拿其开刀。况且,他们还自认拉动内需功不可没。
去年内地房地产被称之为“调控年”,调控金牌十万火急, 诸如把住“银根”和“地根”两大闸门,出台“限外令”和90平方米以下商品房要占70%的规定,严令清算土地增值税,有关措施一道接一道。但房地产商总能见招拆招,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或声东击西,化险为夷。
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复杂的供求关系,亦使当局的调控大打折扣。北京房价连续十几个月雄踞内地70个城市涨幅榜三甲,尽管有消息称北京现有的一手房按目下销售速度,要1年才能消化殆尽,但开发商依然捂地捂盘,奇货可居。京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和就学、就业的近水楼台,更引热钱和豪客蜂拥而来,普罗阶层只有望房兴叹。其它一、二线城市亦复如是。
房地产商之所以利市大发,还在于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有人大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经营城市”实质就是政府从中赚取土地转让金用来建设城市,土地俨然成为“第二财政”。有些官员更上下其手,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去年内地房地产新增银行贷款3359亿元,增速达41.91%。中国银监会去年一次检查中,便查出了数十亿元的假按揭贷款。
地方经营城市 助长房地产暴利
安居方能乐业。有学者指出,面对多方博弈,光有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还不行。地方政府要改变“经营城市”的做法,负起调控、监管责任;有关部委亦不能各唱各的调。要规范经济适用房和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发展与公义不能偏废;要提高透明度,防止房产商借助垄断信息混淆视听,哄抬和推动房价大幅上涨。
如是,起码能相应地制约房地产暴利,让日渐膨胀的房地产泡沫不至于引发金融危机和制约内地经济平稳发展。学者表示,本周美国次级按揭市场危机拖累全球股市是一个警号,内地从执政当局、金融机构到房产商、购房者,均不能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