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级消费显端倪
“恐慌性购房潮”的背后依然有理性者的存在。周朝迎是一位IT行业的白领,工作已经4年多,存款也足够付个首付买套房了。但毕业后的这4年多,他一直租住在公司附近的一个小区里。尽管,他身边的朋友或同事,一个个都贷款买了房。
“在结婚前,我并不认为租房不好。”周朝迎说。在他看来,贷款买的房也不真正属于自己,而属于银行。“与其为银行打二十几年的工,当房奴,不如租房来的省事和痛快。”目前他大部分资产还是股票形式。
国际清算银行(BIS)日前发布季度报告指出,中国人在超前的不理性消费下,在低门槛的房贷“引诱”下,必然沦为“房奴”。调查显示,在贷款买房的人当中,54.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20%~50%,甚至有31.8%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大学时学期货交易专业的周朝迎认为,目前的房价太高,只有在房价降到他的心理价位,他有能力一次性付款时,他才会考虑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到时候,或许会将手中已经到期的期权套现,拿去买房。”周朝迎说。
长久以来,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有房才算有家。有专家指出,中国大陆的住房自有率高居世界首位,城镇家庭为80%,农村为100%。但其实在发达国家,居民平均住房自有率也仅为50%左右,美国是65.5%,瑞士是42%,英国是46%。
事实上,在欧美、日本和香港地区,也不是多数青年人刚参加工作便去买产权房。流行的住房时尚,是先租房后买房的“梯级住房消费”模式。“这是市场经济社会中最被提倡的住房消费观念。”一位专家说。
在“国六条”中,“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开始成为调控的手段之一。“国六条”甚至提出,要“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这可谓政府首次旗帜鲜明地倡导“梯级住房消费”。
而此前,“一次到位”的购房理念,正是政府1998年以来持续鼓励而形成的。当年为启动住房改革和房屋商品市场,政府倡导了“人人拥有一套产权房”的消费观念。当时房改政策的出台,也正是出于拉动经济增长,拉动内需,消化存量货币的考量。
“我爱我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在2006年,传统求学旺季(6~9月)的到来,再加之新政所导致的原有购房者犹豫观望,使得8月租赁市场总体客户需求,首次超过了市场供给水平。“弃买求租现象在北京的住宅租赁市场渐露端倪。”而千万家总经理华国强认为,梯级消费观念更趋成熟,置业分流有助房价回落。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谢良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