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买房,还是不买房”成为岁末众多中国人的哈姆雷特式自诘。“奥运大限”的传闻,宏观调控的兑现,甚至结婚率的未来下降趋势,都成为影响这一答案的扰动函数,然而谁又能猜到那个真正的结果呢?
范小娟开始急了。“家里的钱还没寄到。”这几天,她一直在忙着四处向朋友借钱。2006年12月16日,她订了一套3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范小娟的策略是,先借钱应应急,交完定金把房号拿上,免得等家里的钱寄来之后房都没了。
范小娟买的这个楼盘位于北京望京地区。这是一个以30~90平方米为主的小户型项目,开盘价格9400元/平方米。据统计,该项目在开盘当日,就认购了320套,占开盘总量576套的56%,认购金额高达1.9亿元。
忽悠与被忽悠的
在年底的京城楼市,这并非个例。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2006年11月份,北京住宅期房网上签约日均482套,略低于3月和4月;而截至12月25日,12月份却已有7天单日期房现房签约数超过600套。有媒体称“恐慌性购房再次出现”。
由于一系列的地产宏观调控,2006年北京地产的“金九银十”期间,没有了往年的热销景象。但人们不解的是,为什么在2006年即将过去的12月份,楼市却突然发力,引发新一轮的“恐慌性购房潮?”他们为什么这个时候急着买房?
新增供应量的减少是一个重要因素。来自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9月份开始的连续3个月,住宅期房新增供应量都小于当月销售量,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新增供应小于销售量的情况。而且,新开楼盘数量明显减少。
当然,在一定时间的观望无效之后,人们“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又开始作怪。
“实在是等不下去了。”属于“80后”的范小娟坦言,早在2005年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计划在北京买房,那个时候,她一直喜欢的望京地区房价也不过6000元/平方米。而今,这个区域的新房均价,已经达到了9500~15000元/平方米。
范小娟的一位同事,2004年在靠近通州的地区,买了一套近100平方米的房子,如今已经升值了20多万元。尽管她同事房子的升值只是表面的,并没有带来现金价值。但这个涨幅,多少让范小娟为自己当初所选择的观望而后悔不已。
范小娟的另一个考量是,这次开盘的项目属于小户型,而望京地区目前在售的主力户型,是以100平方米左右的两居和130平方米的三居为主。“等2008年底入住的时候,我估计也该结婚了,正需要房子住。”范小娟解释说。
孙芳是一位地产记者。连续两个月来,不断地有朋友找到她,希望能帮忙找找开发商。以往找过来的人基本都是要求开发商打点折扣,如今这些人只要求能拿到房号就足以了。不过,即使是与开发商关系不错的孙芳,现在也难以要到房号了。
“开发商说不好意思,找的人实在太多,房子实在太好卖了。”孙芳说。她的另一个感受则是,地产广告也日渐减少,至少少了30%,而此前她所在媒体正是靠大量的地产广告养着。“如今不需要太多的广告,开发商也不愁卖不出房子。”孙芳说。
然而,令孙芳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是上个月某开发商对她说,项目卖得很好,没房号了。但是前些日子她不留神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查到,这个项目300多套房子才卖掉160多套而已。“我和我朋友都被开发商忽悠了。”孙芳说。
[1] [2] [3] [下一页]